春苗逢雨,萬物萌新。
今年3月,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帶著人民的囑托,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共謀發展。
“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技術中心職工蘇家恩已經是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他告訴記者,報告既是對過去一年砥礪奮進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科學指引,字里行間洋溢著“穩中有進、破局而立”的信念與決心。
蘇家恩近影。大理州局供圖
責任在肩,擔當于行。
作為一名來自農業科技領域的人大代表,蘇家恩尤為關注“三農”工作。他對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嚴守耕地紅線”“深化種業振興”和“推動綠色轉型”的部署感受尤為深刻。“報告將耕地保護置于國家安全高度,這與我們正在推進的糧煙協同體系形成呼應——通過建立煙田與糧田的動態平衡機制,既保障特色作物種植又嚴守耕地保護底線,實現‘煙田增效’與‘糧田穩產’的共生共贏。”??
在蘇家恩看來,必須將煙葉產業深度融入國家現代農業體系,以數字技術重構“從育種到烘烤”的智慧生產鏈,用綠色創新筑牢生態屏障,讓煙草農業成為踐行國家戰略、賦能鄉村振興的特色載體。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過去的一年,在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后,蘇家恩向大會提交了1件建議——關于簡化農業品種登記認定程序的建議。
“這一建議的本質,是用制度的彈性換取創新的空間,讓實驗室里的良種不再困在公文流轉中,讓被假種子傷害的農戶不必在舉證泥潭中跋涉。當我們為良種開辟快速通道時,更要為田間地頭鋪設堅實的維權路,讓每一粒良種都能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蘇家恩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面對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聚焦地方實際,蘇家恩認為,既要守護好蒼山洱海間的生態本色,更要讓科技創新如清泉般浸潤高原沃土,以智慧農業的星火點亮傳統農耕文明的傳承與創新。
事實上,近年來,大理州局(公司)持續推動煙草綠色發展方面的研究,成功研發并推廣了核桃殼燃燒技術,將當地豐富的核桃殼資源轉化為煙葉烘烤的清潔能源,融合物聯網技術和清潔能源烘烤技術,推動了低碳烘烤模式的推廣。
“行業非常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我們必須立足本職,繼續聚焦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等主題,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蘇家恩說。
蘇家恩介紹說,在大理市,他們建設了低碳烘烤核心示范區,試點“零碳烘烤”模式,并示范推廣了生物質一體機設備和天然氣烘烤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他們還研發了大理州物聯網智慧烘烤管理平臺,全面啟動了“1013綠色低碳烘烤工程”,推動了生物質顆粒、天然氣、光伏等新能源烤房的建設與應用。這些創新措施不僅提高了烘烤效率,還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助力煙草行業朝著可持續、綠色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
蘇家恩深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必須要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銘記‘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的殷切期望。”蘇家恩說,結合本職工作,今年,他們將繼續探索生物質烘烤模式,深化煙區綜合體建設,通過科技創新激活產業潛能,依托生態優勢培育特色品牌,立足文化底蘊拓展多元價值,讓每一壟田疇都躍動著發展希望。
“會后,我將以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兩會精神的傳達學習與貫徹落實。今年兩會首次提出‘投資于人’,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為政策注入了新內涵。”蘇家恩表示,他將結合自身農業工作者的身份,通過人大代表聯絡站、田間地頭走訪等形式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持續推送兩會精神解讀,特別是將科技創新與政策導向結合,引導農戶把握現代化發展機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政策紅利轉化為農民聽得懂、能受益的具體實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