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湖南瀏陽的廣袤煙田里,轟鳴的農機聲與忙碌的身影交織成一曲奮進的春耕交響曲。隨著科技的深度融入,傳統煙葉生產正煥發新活力。在瀏陽市煙葉主產區,智慧育苗系統、自研農機裝備與精準移栽技術齊頭并進,為煙葉產業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能,一幅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豐”景圖正徐徐展開。??
育苗大棚裝上“智慧管家” 煙苗生長盡在“掌控”
智能化烤煙育苗大棚
走進沙市鎮中洲育苗工場,棚內綠意盎然的煙苗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舒展葉片。與傳統育苗不同,這里的每個大棚都安裝了“智慧管家”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聯動風機、噴淋、遮陽簾等設備自動調節環境參數。??
“以前育苗全靠經驗,現在數據說了算!”育苗管理員黃道宏指著手機上的監控界面介紹道。系統每隔10分鐘上傳一次環境數據,一旦溫度超過28℃或濕度低于60%,設備立即啟動預警程序,開啟通風加濕設備,并將預警信息發送到技術員手機上。此外,育苗盤底部還安裝了根系監測傳感器,可精準判斷煙苗需水需肥情況,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補給。??
智慧系統的應用讓育苗效率和質量雙提升。據測算,采用“智慧管家”后,煙苗成苗率從85%提高至95%,育苗周期縮短5天,且煙苗整齊度達98%以上。“苗齊苗壯,移栽后病害少、長勢快,每畝預計能多收50斤煙葉!”煙農張建國滿意地說。目前,瀏陽市已建成智慧育苗大棚56座,100%覆蓋全市育苗大棚,為6.34萬畝煙葉穩產打下堅實基礎。??
自研起壟施肥一體機 破解“用工難”痛點??
起壟施肥一體機正在作業
在煙田另一側,一臺臺形似“鋼鐵巨獸”的自研起壟施肥一體機正轟鳴作業。隨著機械前進,疏松土壤、起壟成型、精準施肥一氣呵成,原本需要多人協作的繁重工序,如今僅需一名駕駛員即可完成。??
“這是我們聯合高校研發的第三代機型,針對丘陵地形做了優化,爬坡能力更強!”農機工程師王博士介紹。該機器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土壤墑情調節起壟高度和施肥量,搭載的北斗導航系統還能實現“壟直如線、深淺一致”。與傳統人工起壟相比,效率提升20倍,每畝節省成本約120元。??
煙農劉大姐算了一筆賬:“往年請人起壟,一畝地人工費就要200元,還得等天氣。現在用機器,一天能整12畝,成本降了一半!”更讓她驚喜的是,一體機施肥均勻度高達90%,避免了傳統撒肥導致的燒苗問題。目前,該縣已推廣此類農機160余臺,覆蓋全縣70%煙田,春耕進度同比提前10天。??
烤煙精準移栽機 “繡花功夫”育出“黃金葉”??
移栽機正在作業
移栽是煙葉生產的關鍵環節。在標準化煙田里,一臺集智能控制與輕量化設計于一體的新型農機正緩緩行進。通過人工精準投苗,移栽機按預設的株距和深度將煙苗植入壟中,覆營養土、淋安蔸水,同步完成行走、打塘(打窖)、移栽等一系列工序。同時還具備左右調平等功能,對煙田適應能力強,移栽效率高,整個過程行云流水。??
“株距誤差不超過2厘米,深度控制在8-10厘米,成活率超過98%!”技術員劉偉民自豪地說。這臺烤煙精準移栽機是國家局“揭榜掛帥”項目應用,與知名企業聯合攻關的成果,將數字化控制與傳統液壓技術深入融合,可實時調整移栽參數。對比人工移栽,效率提升5倍,且避免了過去“深栽易爛根、淺栽易倒伏”的難題。??
“機器移栽的煙苗整齊劃一,后期管理方便多了!”合作社負責人潘干兵指著成片的煙田感慨。去年試用精準移栽機的50畝煙田,畝均減少人工2個,增產8%,每畝增收近500元。今年,合作社計劃新增移栽機20臺,力爭機械化移栽面積突破1萬畝。??
科技“新農具”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從智慧育苗到機械化耕作,科技正成為煙農手中的“新農具”。據統計,瀏陽市通過推廣三大核心技術,煙葉生產綜合成本下降7%,畝均效益提升至5000元,帶動全市1470余戶煙農實現戶均種煙收入(含補貼)達18.95萬元。此外,農機合作社、技術培訓中心等配套服務體系的完善,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個季節性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
“科技讓種煙更輕松,日子更有奔頭!”煙農們笑著,在春日的暖陽中播撒希望。隨著煙田里機械穿梭、綠苗茁壯,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振興畫卷正緩緩鋪展。未來,這片土地將繼續以科技為筆,以煙葉為墨,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