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生態的本色,也是農業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江西宜黃煙草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圍繞煙葉種植、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全過程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
土地輪作 打造綠色基底
好土壤才能產好煙,沒有健康的土壤就沒有煙葉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們積極宣傳引導煙農推進落實土地輪作、冬耕深翻、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堅持土壤用養結合,有效提升了土壤內在肥力,推動了煙葉生產提質增效。”宜黃煙草煙葉分管領導介紹說。
土地輪作是不僅實現了土壤修復和養分循環利用,還構建起“煙糧協作”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為煙農致富拓寬了道路。冬耕深翻是改善土壤通透性的“助推器”,通過召開現場會、加強田間指導等方式為煙農講解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確保每一塊煙田都能得到科學、合理的冬耕處理。
同時,根據土壤檢測結果,針對不同煙田的肥力情況指導煙農因地制宜開展科學配方施肥,有效減少化肥過量使用,降低資源浪費,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地膜回收 ?引領綠色循環
“現在地膜用完都要回收,不僅能換錢,還能保護土地。”煙田里,煙農羅鳳英一邊整理地膜一邊說。
?圖為煙農在煙田中回收廢舊地膜
?地膜覆蓋技術在煙葉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增溫保濕、抑制雜草生長等,有效提高了煙葉產量和品質。然而,地膜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隨著使用量逐年增加,殘留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如果不及時回收處理,會對土壤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以前煙農們用完地膜就隨意丟棄在田里,風吹得到處都是。”棠陰煙草工作站站長葉長義回憶道,“這些塑料薄膜不僅影響農田生態環境,還會破壞土壤結構,最終影響煙葉質量。” ?
為增強煙農的環保意識,宜黃煙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組織“田間課堂”培訓20余場次,發放宣傳手冊200余份。采取合作社集中回收的工作模式,并配套設立地膜回收補貼,大大提高了煙農參與的積極性。推廣地膜回收以來,全縣連續多年地膜回收率保持在100%,土壤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煙葉品質也明顯提升,畝均增收近百元。
綠色防控 ?構建綠色生態
“以前防蟲光知道噴農藥,費錢不說,農藥殘留還是個大問題。現在好了,有了這些小蟲子,既省錢又安全。”煙農周相仔看著煙株上的蚜繭蜂,似乎已經看到了今年的好收成。
治蟲不用藥,天敵來幫忙。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成功實現了對煙蚜的有效控制,配合誘捕器的大面積推廣使用,有效切斷了各類蟲害傳播的自然途徑。由從前單一的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轉變為綠色防控技術協同應用,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煙葉上的農藥殘留,提升了煙區的生態環境安全,讓綠色生產理念落地生根,為煙農創造現代化生產紅利。
新型烘烤 推動綠色發展
眼下,正是煙葉成熟采收的季節,煙農們奔走在煙田與烤房之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煙葉采收烘烤工作。在棠陰鎮煙葉烘烤工廠,一座座標準化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烤房整齊排列,煙農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編煙、上竿,并將生物質顆粒燃料添入燃燒倉。煙技員指導煙農仔細檢查烤房、設置溫度。
?圖為煙技員指導煙農使用生物質燃料機
“生物質顆粒燃料以木屑等廢棄物為原料擠壓制作而成,相較于傳統煤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大幅減少。除了環保,生物質顆粒燃料烤房還具有升溫速度快、溫度穩定性強的特點,可以精準控制烘烤溫度,縮短烘烤時間,節約烘烤燃料成本,出烤的煙葉品質也更佳。”煙技員揭文光介紹道。
目前,宜黃縣共改建生物質烤房226座,基本做到了全縣烤房的全覆蓋,年節約標準煤約1400噸。
近年來,通過實施土地輪作、綠色防控、地膜回收及新型烘烤等一系列綠色生產措施,一場“綠色革命”正在宜黃煙區悄然進行,為宜黃煙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