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煙草:多級聯動、多措并舉,打好抗旱“主動仗”
“煙苗蔫了,煙農的心揪了!”今春以來,陜西受持續高溫干旱少雨天氣影響,土壤失墑嚴重,煙區遭受自196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旱情威脅。在歷史罕見的“四少一高”(降水少、墑情少、水源少、勞力少、氣溫高)旱情下,陜西部分煙區正經歷著生死攸關的“烤” 驗。
為應對洶涌來襲的旱情,陜西煙草商業系統堅定“不丟一戶、不撂一田”,強化組織領導,統籌各方資源,堅持科技賦能,全力實施抗旱移栽和保苗工作,一場上下協同、同心聚力的抗旱移栽攻堅戰在三秦大地打響。
多級聯動,繪出“同心圓”。旱情發生后,陜西省局(公司)黨組高度重視,系統分析研判形勢,積極研究應對措施,統籌部署全省煙葉生產抗旱移栽工作。各部門多級聯動,努力將旱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黨員帶頭沖鋒、群眾積極響應”。在抗旱移栽一線,大家擰成一股繩,在烈日下穿梭,手把手指導煙農移栽,夜晚提供不間斷保障,來回奔波籌備各類抗旱移栽資源,想盡辦法,幫助煙農渡過難關。
多措并舉,打好“主動仗”。為應對洶涌來襲的旱情,各煙區提早著手,充分挖掘煙區鎮村及煙田周邊坑塘井庫河流等可用水資源,通過儲水袋、簡易蓄水池和抽水灌溉等形式,全力保障煙田覆膜移栽供水。利用行業投建水池、水窖等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水肥一體化,實施節水滴灌,精準補水,保墑護根,確保移栽后煙苗順利還苗成活。
各煙區主動出擊,向產區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匯報溝通,統籌調配抗旱力量,積極爭取煙田抗旱政策支持和設施設備優先保障;加強與氣象、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科學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旱區送來“及時雨”。
科技賦能,織密移栽“保障網”。抗旱移栽,技術是關鍵。為確保移栽質量和煙苗成活率,各煙區堅持進度服從墑情、時間服從質量,適當放寬移栽時限和移栽工序,因地制宜優化移栽技術措施。同時,通過微信群、線上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宣傳抗旱移栽技術,促進抗旱移栽工作高質量開展。商洛產區調整制窖、發苗、移栽順序,明確了“增加剪葉1~2次”“先澆水接墑、再制窖移栽”抗旱技術措施;安康產區結合土壤干裂、無底墑的實際,細化兩次打孔、兩次注水的“井窖式”和“高莖深埋”的抗旱移栽法;漢中產區推廣壟上澆水覆膜移栽、穴內灌水移栽、水肥一體滴灌等多種移栽模式,確保“栽一苗活一苗、栽一片成一片”。
商洛市洛南縣城關煙站黨支部抗旱先鋒隊幫助煙農抗旱移栽 /趙星 攝
“旱情不解除、抗旱不收兵”“不丟一戶、不撂一田”,是陜煙人對三秦大地的莊嚴承諾。截至5月17日,全省煙苗移栽全面結束,幫助近8000戶煙農順利完成移栽工作。
安徽煙草:黨群聯動聚合力 同心抗旱助振興
面對旱情,安徽省局(公司)組織各地駐村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加強統籌調度,確保人飲安全與生產用水兩不誤。
旱情最吃勁處,就是黨員沖鋒第一線。面對農田土壤墑情急劇下降、小麥生長面臨嚴峻考驗的形勢,蚌埠市局(公司)駐固鎮縣楊廟鎮松南村工作隊“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第一時間加入抗旱應急分隊。
在完成基礎保障的同時,工作隊創新建立“四員一體”服務機制,隊員們穿梭在麥田之間,身兼數職,既是協調員、聯絡員,又是信息員、服務員。他們積極與當地政府、水利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抗旱支持;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土壤墑情,為抗旱決策提供準確數據。工作隊還成立了“送水小分隊”,專門為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義務澆灌。在烈日炎炎下,隊員們推著水車,走家串戶,將清水送到每戶需要的家庭。
合肥市局(公司)志愿者通過機井抽取地下水幫助村民灌溉 /王燦 攝
當松南村的小麥喝上“救命水”時,百公里外巢湖之濱的抗旱戰場也進入了“攻堅階段”。在巢湖市局(營銷部)結對幫扶的槐林鎮官塘村,巢湖市局(營銷部)組織起一支精干抗旱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一同商討抗旱策略。工作隊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水源分布情況,反復研究和論證,制定科學合理的灌溉計劃,積極協調各方資源,調配灌溉設備,對受損的水利設施進行搶修維護。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開展節水灌溉技術培訓,向村民傳授滴灌、噴灌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指導村民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與時間賽跑中,每一株麥穗都是必爭之地。在亳州市利辛縣局(營銷部),一群由10余名黨員組成的志愿者奔赴田間地頭,他們頂著烈日,搬運設備、鋪設管道、調試機器,緊緊抓住產量形成的最后窗口期,積極組織農戶增施葉面肥。志愿者們挨家挨戶宣傳增施葉面肥的好處,親自示范操作方法,幫助農戶提高施肥效率。在他們的努力下,利辛地區的小麥在干旱環境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生長態勢,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干旱造成的損失。看著田間日漸成熟的小麥,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從煙區到結對幫扶村,廣袤大地上抗旱保產、助力鄉村振興彰顯著行業的責任擔當,豐收的希望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