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建始縣煙草專賣局積極響應“主動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號召,以“煙葉+”模式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糧煙融合、產業共生的創新之路。
2023年6月,建始縣煙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進駐建始縣高坪鎮桑園壩社區,開啟了“煙葉+”模式的首步探索。面對如何有效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的問題,工作隊開啟“地毯式”走訪調研。
走訪中,村民們對水稻種植的強烈意愿,讓工作隊捕捉到產業轉型的關鍵信號。工作隊迅速組建“攻堅小組”,開展實地考察、土壤檢測等專業調研,還請來了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指導。2024年初,社區的旱田改水田項目正式開工。
“去年的稻穗長得好呢!”駐村工作隊負責人黃照紅介紹:“年初‘旱改水’項目啟動時,我們心里還在打鼓,生怕搞不成,讓公司和社區居民的付出白費。直到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才終于松口氣,總算沒辜負大家!”
聯合收割機在桑園壩社區的水稻田里作業。黃照紅供圖
去年,120畝試驗田預計總產量超4萬斤,為村民增收40余萬元,實現了“煙糧雙收”開門紅。駐村工作隊趁熱打鐵。今年3月,邀請恩施州農科院水稻專家深入桑園壩社區基地指導。從稻種選擇、水田平整、有機肥發酵、稻田除草、生物防蟲等展開全過程技術指導,幫助社區成為優質有機水稻供應示范區,進一步推進“煙葉+”融合發展。
育苗大棚里旺盛生長的水稻秧苗。盧瑞琳 攝
水稻種植成功后,工作隊又發現了新的“難題”——收割后的水稻田在秋冬季變成了撂荒田。“看著好好的地空起,心里老覺著浪費了。”一位社區居民望著閑置的田塊感慨道。
“種油菜吧,油菜種植周期正好與冬閑田時段契合,既能實現‘稻油輪作’,讓土地一年四季都不‘打盹’,說不定還能發展旅游業呢。”技術員陳英武的提議迅速贏得了大家的認同。
2024年秋收后,油菜播種機轟鳴作業,旋耕、施肥、播種一體化完成。隨著油菜花季的到來,一批一批的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正在田邊忙碌的村民笑容滿面地說:“以前哪能想到這里還能種出有機大米,更想不到這油菜花田還能引來這么多人!”
“種油菜破解了冬閑田的難題,不僅能銜接水稻生產,防止土地拋荒,還能通過農旅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這是我們探索‘煙葉+’多元產業發展模式,助力桑園壩產業振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又一重要實踐。”煙草駐村專班負責人黃照紅驕傲地講道。
桑園壩社區競相盛開的油菜花田。黃照紅供圖
嘗到產業融合的甜頭,探索的腳步愈發堅定。2025年3月,由社區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組成的考察團奔赴荊州洪湖,學習“清泥巴”粉藕種植技術。考察團成員白天在基地實操,晚上整理筆記到深夜。“有機肥配比、水、溫控制都是關鍵,還要注重產品推廣、市場營銷。”洪湖基地負責人的經驗分享,讓考察團成員頻頻點頭。
“此次洪湖之行我們收獲很多。不僅學到了實用技術,還拓寬了發展思路。接下來,桑園壩大水田農興種植專業合作社將開始探索多元化種植與農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社區書記李莫海激動地說。
如今,桑園壩大水田農興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啟動30畝藕田建設,預計畝均增收3000元。“煙葉+”模式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更構建起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未來,這里還將探索更多的“煙葉+”產業新模式,引入深加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
從金色煙田到綠色稻浪,從油菜花海到荷塘新韻,建始煙草駐村工作隊以科技賦能、以實干立新、以發展破局。累計投入技術指導300余次,引進智能農機12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0余名。
建始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產業融合,讓這片沃土持續迸發振興活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