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湖南省慈利縣的層巒疊翠間,煙農卓仁化和技術員陸炯宇正彎腰將剛揭下的地膜仔細歸攏。曾被視為垃圾、一燒了之的地膜,如今成了能換補貼的“寶貝”。“污染沒了,補貼有了,一舉兩得!”老卓拍著鼓囊囊的回收袋,笑容燦爛。在張家界市慈利縣,一場由科技驅動的綠色變革正深刻改變著傳統的煙草種植——從廢棄地膜的循環利用,到“以蟲治蟲”的生態防控,再到智能烘烤的精準掌控,科技的力量讓這片孕育“金葉子”的土地煥發新生,也讓煙農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甜。慈利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生態優先理念深植沃土,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綠富同興的現代農業轉型之路。
地膜歸途::廢品變“寶”,沃土煥新
(煙葉技術員正在幫助煙農回收廢舊地膜)
“以前圖省事,揭完地膜隨手一扔,或者干脆點把火燒掉!嚯,那黑煙滾滾,嗆人不說,還招鄰里埋怨,地上留一堆黑疙瘩,土也糟蹋了。”煙農老卓回憶起過去直搖頭。技術員小陸笑著接話:“污染確實大。現在搞回收,既干凈又有補貼,關鍵是把地養好了!”他用力壓實裝滿地膜的袋子。
近年來,慈利縣局(分公司)大力推廣地膜回收行動,全縣年均回收廢舊地膜超20噸,煙農獲得相應補貼,有效解決了白色污染難題,這僅是慈利呵護煙田生態的一個縮影——告別“大水漫灌”,為超2萬畝煙田“量身定制”精準施肥方案,化肥投入總量減少30%,利用率提升40%;有機肥施用面積占比超30%;積極探索科學輪作,輪作實施面積約占煙田總面積50%,有效打破連作障礙,土傳病蟲害發生率平均下降10-15個百分點。一系列舉措,從源頭守護了耕地健康,為煙葉優質穩產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筑牢了生態根基。
以蟲治蟲:請來田間“治蟲高手”
(煙葉技術員發放蠋蝽)
午后的煙田里,技術員陸炯宇提著一個特制網兜,被幾位煙農圍住。“來來來,這是這周的‘治蟲高手’——蠋蝽!”他抽出樹枝讓大家細看。老煙農陳叔瞇著眼,疑惑地問:“小陸,放蟲子進田,真不禍害煙葉?”
“陳叔,您看走眼了!”小陸爽朗笑道,“這可是咱請的‘幫手’,專吃煙青蟲、斜紋夜蛾這些害蟲,對煙葉一點害處沒有!這叫‘以蟲治蟲’,生物防治!”他邊解釋邊示范將蠋蝽抖落在煙葉上。“好處多著呢!少打農藥,省錢省工,煙葉更安全、賣相更好,關鍵是對環境好!”煙農們看著爬動的蠋蝽,紛紛點頭:“這學問好,明白了!”
近三年來,慈利縣系統構建“以蟲治蟲”生物防治體系,年均釋放捕食性天敵蠋蝽超5萬頭、寄生性天敵赤眼蜂逾5億頭,覆蓋全縣核心煙區,害蟲種群數量平均下降35%以上。同時,環境友好型生物農藥應用覆蓋率達85%以上。通過科學替代和精準施藥,全縣化學農藥年均使用量較推廣前顯著減少20%以上。煙農們真切感受到變化:農藥開銷少了,田間益蟲小鳥多了,煙葉更健壯、更受市場青睞。這條“少打藥、多收益、護生態”的綠色之路,正是現代農業科技賦能下,慈利煙草踐行生態優先的生動寫照。
智慧烘烤:告別“煤煙”與“守夜”
走進零溪鎮燕子橋產業綜合體,100座新型生物質燃料烤房整齊排列。慈利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以烤房能源轉型為突破口,推動煙葉烘烤向清潔化、智能化躍升。強制淘汰老舊燃煤烤房,規模推廣生物質顆粒、電能等綠色能源烤房,全縣清潔能源烤房覆蓋率已超90%,每年減少碳排放約1.2萬噸,烤房周邊刺鼻煤煙成為歷史。
(數字化管理平臺)
更讓煙農欣喜的是智能烘烤帶來的解放。“現在太省心了!設置好溫度曲線,機器自動加燃料,手機隨時能看烘烤情況,再不用整晚守在這兒熬了。”煙農盧東東指著手機APP上的實時數據對周圍人說。全縣搭載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的烤房比例達70%以上,烘烤工藝執行更精準穩定,煙葉上等煙比例平均提升8-12個百分點,烘烤損失率降低約5%,直接保障了煙農收益。依托智慧生態監測網絡,烘烤等關鍵環節實現實時監控。超過80%的煙農熟練使用遠程監控功能,徹底告別“熬夜守烤”,平均每房煙葉烘烤節省人工看守工時70-100小時。
煙農們告別了煤煙熏烤的煎熬和熬夜守候的辛勞,迎來了更清潔的工作環境、更穩定的煙葉收入、更輕松的生產方式。科技的力量,正在讓慈利的煙葉生產底色更“綠”,讓煙農臉上的笑容更甜、更踏實。
微風拂過張家界的翠綠山巒,金黃的煙葉在智慧與綠色的滋養下輕輕搖曳。從地膜歸巢、天敵上崗到烤房“上云”,慈利煙草的這場深刻變革,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技賦能,生態優先,這條“綠富同興”之路,不僅富了煙農的口袋,甜了煙農的心頭,也為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助力鄉村生態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