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剛蒙蒙亮,湖北巴東縣清太坪鎮煙葉技術員胡長軍的手機就響了起來:“胡師傅,清坪街的幫工今天還得麻煩你送到松林灣來,我這邊實在周轉不開了!”這樣的“派單”電話,在白肋煙采摘晾制季的用工高峰期,已成為胡長軍的常態。
當前,正值巴東縣白肋煙采摘和晾制的關鍵時期,各產區勞動力需求激增。然而,清太坪鎮部分煙區存在本村勞動力季節性短缺問題,急需引入外村幫工支援。面對煙農“用工難”“接送難”這一制約生產的現實瓶頸,清太坪的煙葉技術員們主動延伸服務觸角,將私家車變成了服務煙農的“護航專車”。技術員胡長軍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十公里”連心路,巧妙破解用工難
松林灣村近200畝白肋煙中部葉亟待搶收,本村勞力捉襟見肘。胡長軍二話不說,依托煙草站建立的產區聯動網絡,聯系協調了十多公里外白鳩坪村的熟練工,連續十多天,每天清晨準時發車,將20余名幫工安全送達田間。無獨有偶,倒卜龍村煙田急需搶收,胡長軍迅速在杉樹灣村組織應急隊伍,并風雨無阻地承擔起跨村接送任務。這來回二十公里的鄉間路,被他用車輪一遍遍丈量,成為連接產區、解決煙農燃眉之急的“連心路”。
“雙角色”互轉換,主動作為顯擔當
“煙農在田里爭分奪秒搞生產,接送人手的時間實在擠不出來。我們懂技術,也熟悉路況和人員,這個‘擺渡’的活兒,我們頂上去最合適!”胡長軍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在清太坪鎮的煙區道路上,出現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白天,煙葉技術員們是穿梭在煙田、晾房,指導煙農采摘晾曬技術的“田專家”;清晨與黃昏,他們則化身安全、準時的“擺渡人”。即便是周末,這份特殊的“兼職”也從未間斷。據統計,僅胡長軍一人,高峰期就累計為煙農提供義務接送服務超過50人次。這種無縫切換的角色,正是煙草人服務一線、擔當作為的生動寫照。
“安全觀”刻心頭,安全護航助生產
“煙農種煙不容易,每一片葉子都是心血,耽誤不得,也損失不起!”胡長軍樸實地表達著他的堅持,“但安全是底線!每次載人前我都會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檢查一遍,并且我這‘專車’絕不超載一個人,必須保證平平安安地把大家送到、接回。”這份將煙農利益放在首位,同時嚴守安全紅線的責任心,是他行動的準則。
種植戶們紛紛表示:“技術員們雪中送炭般的接送服務,有效緩解了我們的用工壓力,保障了煙葉在最適宜的時機得到采收和晾制,最大程度減少了因勞動力短缺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穩住了我們的‘錢袋子’”。
小車廂大服務,“責任煙草”暖民心
在巴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像胡長軍這樣超越技術指導范疇,主動為煙農紓困解難的技術員并非個例。他們將“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理念融入日常,從田間地頭的技術指導,到生產環節的痛點疏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煙草行業服務“三農”的深厚情懷和責任擔當。
這些穿梭在鄉村道路上的“護航專車”,不僅暢通了勞動力的流動,更架起了煙草行業與煙農之間的“連心橋”,有效鞏固了產業基礎,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貢獻了堅實的煙草力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