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富在北京
從一畝三分地,到走南闖北跨區作業淘金;從人拉肩扛的傳統耕作,到現代化煙草農業一條龍作業;從手握鋤頭的老把式,到現代化大型農機操作手;從一名普通煙農到全國勞動模范……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莒口鎮上布村煙農黃榮富能吃苦、懂技術、善經營,在鄉村振興路上演繹著別樣風采。12月3日,記者走近黃榮富,了解那些透著泥土和原野氣息的故事。
我的舞臺在田間
“要耕地,找老黃。他作業后的土地‘深、平、實、細’,土壤細碎,沒有漏耕,上實下虛、深淺一致,感謝老黃。”12月對于農民而言仍是一年的關鍵期,建陽區莒口鎮上布村煙農黃榮富帶領著合作社十多名農戶忙碌于田間,搶抓農時一刻不得閑。上布村村民對黃榮富的作業技術贊不絕口,聽到贊揚的老黃難掩一臉的憨笑,繼續作業。
別看黃榮富話不太多,但成績單卻滿滿地“曬”了一地。他曾先后多次獲得建陽區水稻機械化育插秧、農機作業等個人先進,2015 年獲南平市勞動模范稱號,2017年被推選為第五屆南平市人大代表,2018年獲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今年11月24日又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黃榮富取得系列榮譽后,有村民開玩笑說,“你看,你取得了這么多榮譽,怎么還在第一線當農民呢?”面對這些玩笑話,黃榮富總是笑笑。
黃榮富說,他可能天生就是一個農民,只要走進田里,開始作業后,他整個人都覺得很快樂,“我一坐上去,摸著那些農機的方向盤,就覺得很享受。”在去北京的前一天,黃榮富依舊5點多到田間勞作,中間抽空理了一個頭發后,又回到田里忙碌到天黑。
“我從小在父輩地里長大,有農業情結。”黃榮富從事農業已有26個年頭,是一個頭腦靈活、眼光敏銳,很有經營頭腦的農民。1984年,黃榮富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當時,農民耕地基本上都使用牛耕,勞動非常繁重,生產效率也很低。“每天早上被我父親叫起來去看牛。看牛很早就要起來帶它去吃草,看完它,8點去犁田,中午又要去看牛,我們累得實在熬不住,可用牛犁田,一天只能犁個兩畝左右。”黃榮富回憶道。
有一天,黃榮富在外地看到有人使用手扶拖拉機,他腦子靈光一閃:我能不能也買臺手扶拖拉機,在農忙時間既可以給自己家耕田,減輕勞作之苦,又能幫助其他人,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在黃榮富的說服下,父親賣了家里三頭豬,換來一頭“鐵牛”。
黃榮富的遠見與果斷讓他得到了回報。“我買第一臺拖拉機的時候國家是沒有補貼的,但那年剛好就把本錢賺回來了。手扶拖拉機它一天的效率可以達到9畝田,是牛的三到四倍效益。我父親很高興啊,一天就打了個八九畝地,他說它一天做的比我做三四天要強,效益就明顯出來了。”有了“鐵牛”助力,黃榮富成了村子里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一節甘蔗兩頭甜
黃榮富所在的建陽是全國糧食基地。雖然靠種糧擺脫了貧困,但離富裕還有一段距離,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靠種田只能解決溫飽,富起來是不可能的,但黃榮富不信這個邪,他覺得靠科技,靠農機,提高效率,種田也能致富。
“聽說種煙效益比較好,2007年我就學種煙,收成還不錯。煙草公司的服務也很好,我又逐漸掌握了種煙技術和科學烘烤方法,膽子越來越大,種的煙葉就越來越多了。”2020年,黃榮富種植的37.1畝煙葉收入達到16.5萬元,其所在的莒口鎮煙農戶均售煙收入達12.4萬元。
從幾畝煙田發展到30多畝的煙田,黃榮富感觸頗深,尤其是越來越完善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以及現代化種煙技術的應用,讓他感覺種煙越來越省心。他說,煙草公司修的機耕路貫穿煙田,許多機械都可以直接開到地里去,提高了機械化水平。像冬耕、起壟、植保都是機械化操作,減少了許多環節的人工成本。煙草公司扶持建造的密集式烤房使用現代化的溫濕度自控儀,只要設置好程序,一個人就可以看管好幾個烤房。
黃榮富的過人之處,在于總能領先市場半步。受現代煙 草農業建設的影響,黃榮富萌 生了讓農民在家門口致富的念頭。2010年2月,黃榮富投入100萬元牽頭組織成立“為民農機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統一購種、統一育秧、統一機耕、統一機插、統一機防、統一機收、統一加工和銷售的服務。
一節甘蔗兩頭甜。現如今,為民農機專業合作社也稱得上是建陽區數一數二的大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08臺(套),年經營服務面積達1.7萬畝,服務戶數達1611戶,烘干稻谷2100噸。同時,輻射推廣機械插秧8萬畝,增收1289萬元,增產稻谷365萬公斤。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家有千頃地,應手一張犁”。為了保證作業質量,黃榮富不惜代價,隔三差五添置新機具。家里人生氣:“說別人都是買轎車呢,你是一直買農機。”每到這時,他總是嘿嘿一笑說:“沒辦法,好機具是質量的保證,質量是咱的生命。”
農機作業,是沒有柜臺的買賣,是買賣就必須講誠信。在為民農機專業合作社,黃榮富嚴格要求:社員若服務不到位、農戶不滿意,就可以重新服務甚至索要賠付。為了運行規范,他又詳細制定出《財務制度》《管理辦法》《作業質量及收費標準》和《情況工作平臺展示》等制度和辦法。
技術好,機具好,信譽好,黃榮富在建陽區小有名氣,農戶都愿意把地留給他。2005年至2017年,他先后共同承擔完成“福建省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范”“全國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范”和“福建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等項目任務。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烘干稻谷機、無人機飛防……近幾年,黃榮富手中的科技農具不斷升級,借助智慧農業平臺,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拓寬。“通過這個滴滴農機平臺,我們已經跨區到邵武、武夷山,甚至江西上饒那邊都有去工作。武夷山那邊還特別點名要我們的服務。”黃榮富說。
農機作業確實是個技術活,不僅要求作業技術精湛,還要求農機手做好農機和配套農具的保養、維修和使用,只有平時了然于胸,遇到問題才能做到手到病除。黃榮富幾十年如一日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斷 提高技術水平,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有技術不私藏,他經常幫別人義務維修,一來二去好多農機戶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有一次,一臺正在緊張作業的收割機突然趴窩,急得團團轉的農戶撥通了黃榮富的電話。他二話沒說迅速驅車趕到故障現場,經過把脈,趴窩的收割機沒能逃過黃榮富的法眼。原來是由于空濾器長期沒有清理,引發阻塞造成的,不到15分鐘收割機就修好了。看著重新作業的收割機,農戶緊握黃榮富的雙手表示感謝。
現如今,黃榮富創辦的為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先后獲得省示范社和全國農機示范社稱號。51名社員也都成了致富路上的“領頭雁”。社員人均收入3.01萬元,今年人均增收有望達15%以上。在實踐讓農民在家門口富起來的誓言中,黃榮富又有了新動作。
“每年黃榮富都會主動免費培訓農戶,累計培訓人數近千名。2014年,他默默無聞做好了2戶結對幫扶工作,2016年又幫扶了14戶,為貧困戶節省資金約1萬元。2017年繼續幫扶結對3戶,無償提供1.1萬元用于養殖發展。經過兩年多的幫扶,目前有5戶脫貧。2017年種煙指標緊張,他主動減少20畝讓給貧困群眾種植。”莒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詹國鳴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黃榮富更是代表合作社向紅十字會捐贈1萬斤大米。談及此事,黃榮富說:“多年來,我得到國家的購機補貼跟各個項目的扶持。我們合作社也賺了一些錢。黨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奔小康脫貧摘帽,我們合作社也想為國家做點事情。我們鼓勵合作社社員,只要是貧困戶的,我們就給他機耕、機插、機收,收費方面全免,一畝地貧困戶就可以多收入個500塊錢。自己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好才叫真的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