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人民大會堂聆聽國家領導人講話,很激動、很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雖已經過去近兩個月的時間,但提及去北京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與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經歷,云南省煙草公司昭通市公司首席烘烤師、農藝師袁坤仍記憶猶新。
昭通,曾是全國深度貧困區域,烤煙是昭通市的經濟支柱,也是農民脫貧摘帽的主要產業。雖然經過接續奮斗,在2020年昭通全域如期實現脫貧,困擾昭通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與全國一道同步邁入小康社會,但袁坤深知,昭通煙葉產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接續鄉村振興戰略仍存在短板。
“我要繼續立足本職崗位,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業績與水平,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展現勞模風采,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作出自己的貢獻。”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袁坤又一次為自己劃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標。
初心不變 “為了煙農的笑臉”
“種好烤不好,煙葉像糞草”,這句在昭通廣大煙區流傳的俗語,也正是袁坤投身于煙葉烘烤工作的源泉。
2007年,由于在基層表現優異,他被調入昭通市局(公司)技術中心,專門從事煙葉烘烤工作,自此與烘烤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并集中精力攻克烘烤損失率偏高的難題。
煙葉“三分種、七分烤”,為破解烘烤損失率高的難題,袁坤一方面苦練內功,不斷雕琢自己的烘烤技藝,根據昭通煙區實際情況和工業企業需求喜好,總結出以“以煙葉變化狀態為核心的烘烤工藝”,形成了《昭通煙草烤煙烘烤技術規范》,并上升為企業標準;另一方面還結合昭通煙區實際情況,組建起涵蓋烘烤師、烘烤主管和基層烘烤技師的烘烤技術團隊,通過采取每年集中輪訓、“理論+實操”現場培訓等模式,將先進適用的烘烤技術層層落實落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前昭通煙農普遍已可以較好掌握先進烘烤技術,2020年昭通煙區煙葉烘烤損失率已降至6.44%。”袁坤對記者介紹說,“雖烘烤技術實現了長足進步,但在烘烤上仍存在隱憂。”
居高不下的烘烤成本,就是袁坤所說的“隱憂”。根據昭通市委市政府統一規劃,昭通市內的昭陽、魯甸壩區等傳統的煙葉產區將大力發展蘋果、菌類等經濟作物,煙葉生產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山區、半山區轉移。“山區、半山區的土壤、氣候資源和壩區有所不同,烘烤技術上也需要相應調整,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居高不下的烘烤成本。”袁坤分析道。
實際上,2020年,山區、半山區煙葉種植規模已占據昭通煙葉生產的70%以上。地處滇東北腹地的昭通,受地形地勢等自然原因所限,不但難以在煙葉生產中應用機械設備,且并不便于在烘烤工場進行專業化烘烤。烤一炕煙平均要請4個工、花費500元左右,這對于剛剛擺脫貧困的老百姓來說,仍是不小的負擔。
破解日益嚴峻的發展困境,實現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為此在2020年底,袁坤帶領團隊,牽頭開展《昭通煙草“十四五”時期智能烘烤+可移動式烤房建設》項目研究工作。
所謂“智能烘烤”,是指利用自主研發的可移動式烤房,加大推廣以生物質燃料、電力為主的新能源烘烤模式,在烤房的前后觀察窗位置,分別加裝高抗防霧、耐高溫的可移動攝像頭。煙農、烘烤技師等利用自主研發的“昭通煙草智能烘烤APP”,可以實現實時烘烤數據、現場畫面遠程監控,遠程操控。
同樣在2020年,袁坤還在全省范圍內率先牽頭組織開發了“烘烤信息管理網絡平臺”。應用此平臺,烘烤技師等烘烤工藝指導人員在服務煙農前,先掃描烤房上的二維碼進行“網絡簽到”;在指導烘烤過程中,要實時上傳圖片;指導結束后,還要將烤房中的煙葉數量、質量等基礎信息,作為煙葉收購的基礎數據上傳,便于企業及時跟進。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實現‘減工降本’,煙農坐在家中動動手指,就能輕松烤煙;更能有效實現‘提質增效’,有效加強對烘烤技師工作的監督、指導,助力烘烤質量提升,助力煙農增收。目前兩個項目各項工作已日趨成熟,在2021年進一步試點探索后,將正式推廣應用。”袁坤對記者介紹說,“能讓煙農能微笑著輕松種煙、輕松烤煙,是袁坤的初心,從未改變!”
使命在肩 “夯實煙葉主業發展根基”
在聚焦“十四五”時期現代化發展的同時,袁坤還帶領團隊不斷就當前煙葉生產、烘烤領域發現的問題進行攻關。
“技術也好、項目也罷,都不能好高騖遠,只有真正解決老百姓在生產中遇到的小問題,讓老百姓在點滴‘獲得感’之間增加對發展烤煙生產的信心,才能更好穩定煙農群體。”袁坤淡淡地說。
2020年啟動的“煙葉烘烤自動加煤裝置”項目,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作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行業,近年來,行業煙葉戰線嚴格貫徹國家局黨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新能源烘烤技術,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但昭通地區受自然環境所限,傳統的燃煤,仍是煙葉烘烤的主要燃料。
4個小時要加一次燃煤、烘烤期間每天都要清掃爐灰、烘烤期間吃不好、睡不香,加多了、加少了都會影響烘烤質量……置身于烘烤工作多年的袁坤,深知燃煤烘烤的種種“弊端”。為此袁坤帶領團隊聚焦煙農自主加煤時難以精準掌握恒溫環節的“痛點”,以烤房內溫度為依據,自主研發、設計了煙葉烘烤自動加煤裝置,實現在溫度不足時實現自動加煤,溫度達標后自動恒溫,煤灰積攢到一定數量后還可以自動清灰。
袁坤對記者介紹:“應用這個裝置,煙農每天進行1-2次手動加煤,就可以滿足正常烘烤使用。該項目目前已經較為成熟,在2021年進一步優化后將在昭通煙區大面積推廣,助力破解困擾煙農的現實困難。”
在不斷鉆研烘烤“主業”的同時,袁坤還利用“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帶領團隊開始就煙葉生產全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靶向攻關。
1996年,自昭通市技術學校煙葉分級專業畢業后,袁坤進入了大關縣局(分公司)的基層煙站工作,先后從事煙葉分級、烤煙生產及收購工作。十余年的煙葉生產工作經驗,讓袁坤深知煙農對于適用農機的渴望,“山區、半山區煙農更是如此。”
目前袁坤帶領團隊正積極申報“小型煙苗移栽器”項目,以器破解當前人工打塘、移栽耗費大量用工的困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要立足崗位繼續創新,努力研發農民會用、農藝適用、農機好用的機械、技術,進一步落實行業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的要求,真正讓煙農輕輕松松種煙,不斷夯實煙葉主業發展根基。”袁坤滿懷信心的表示。
對于袁坤來說,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是新的起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他將初心不變、使命在肩的繼續奮勇前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展現勞模風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