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宜飛(左)與邢書彬(中)、邢要彬在煙田里查看墑情 蔡璐 攝
在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柳泉鎮,煙葉是群眾交口稱贊的“致富金葉”。近年,柳泉煙站轄區種煙村超過10個,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2700畝左右。
冬去春來,又到了一年煙葉育苗時,柳泉鎮尹村外的煙田里,起了一行行新翻的煙壟。2月21日上午,陽光明媚,田間小道上有三個人結伴走來,不久就在一塊煙田里蹲了下來。
“雖然天旱,這墑情相對來說還可以,你們看看。”柳泉煙站主檢員亢宜飛邊說邊抓起一把土搓了搓,隨即遞過去。蹲在對面的尹村煙農邢要彬、邢書彬兄弟倆瞅了一眼就笑起來:“就是不賴,今年的煙葉收成差不了。”
十幾年前,邢家兄弟在外打工,收入微薄還不穩定,后來聽說家鄉推廣煙葉種植,毅然回來當了煙農。十幾年間,兄弟倆的煙田從幾畝擴大到幾十畝,人也從門外漢成長為職業煙農。2020年,弟弟邢書彬種了五六十畝煙葉,毛收入有30萬元,邢要彬種得少些,但也有二三十畝。
有機肥、電烤房、測土配方定肥、下部葉優化……記者跟邢書彬聊起煙葉,他的嘴里時不時地冒出一個個專業名詞,儼然是個“技術煙農”。
“以前用的是純化肥,現在用了羊糞有機肥,效果好得很。”邢書彬說,這些年,他種煙葉越來越得心應手,除了自己肯干,還得益于煙葉種植技術和煙葉品種的不斷更新。
“還有就是現在的服務越來越好,也越來越細,我們干起來更省心。”聊起煙草部門對煙農的服務,邢要彬接過了話茬。
為服務煙農,煙草部門每年都要集中進行土壤肥力檢測,針對不同前茬、品種、土壤肥力等拿出定制化施肥方案;到春天,派專人在大棚里為煙農統一育苗;在煙苗、肥料等方面提供補貼,算下來每畝煙田能補貼600多元;定期派技術員到田間地頭或通過培訓班對煙農進行技術指導。
按照相關政策,每年煙農在種植前都要與煙草部門簽訂合同來確定種植面積。眼下,新一輪合同簽訂在即,邢家兄弟除了要擴大自家種植面積,還打算把系煙棚建起來。
“沒啥說的,接著干。”致富路上,這對“煙葉兄弟”還要攜手向前奔。(洛陽日報記者 趙碩 通訊員 蔡璐)
(原載于2021年2月22日《洛陽日報》6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