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山(右)在村委會幫村民辦理業務。張靜梅攝
今年41歲的王天山,是云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共和鎮軍屯村人。短短十五年時間,他從“一窮二白”煙站科技助理,變成了現在的村黨總支書記、致富帶頭人,這一路走來,王天山經歷了許多許多。
15年前,王天山還是當地煙站的一名科技助理,說是科技助理,于他而言,更多的則是一邊幫忙一邊學習。
2008年,學到煙葉種植技術的王天山小試牛刀,在村里承包了10畝土地,搞起了煙葉種植,第一年便嘗到了甜頭。
往后的日子,王天山越發自信,越干越有勁的他索性承包了90畝土地,準備風風火火地干一番事業。一向勤勞的王天山,也在煙葉種植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條致富的道路。“2016年的收成最好,刨除成本,都還剩10多萬元。”王天山笑著說。
幾年下來,王天山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里的摩托車換成了小汽車,小瓦房換成了小洋樓……王天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先鋒”。
王天山是富起來了,但村里的很多留守老人、婦女,以及一些棄工回村的青壯年,還在為生活而苦惱。“好日子不能一個人過,我要帶著大伙一起致富?!蓖跆焐秸f。
于是,王天山把附近的村民拉攏起來,有地的承包土地,沒地的出力。如今,跟著他長期干活的人就有十多個,到移栽、采收時節能有三四十人。
“跟著我干的這些人,大多數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只要我栽一天煙,就要讓這些閑在家里的勞動力有活兒干、有錢賺?!蓖跆焐秸f。
今年60歲出頭的代云芬,是王天山的鄉鄰,從2012年開始,她便跟著王天山種煙,一干就是9年多?!拔覀兡昙o大了,出不了遠門,每年都是跟他管理煙地,王天山平日里對我們也特別照顧。”對于王天山,代云芬打心眼里感謝他。
除了那些留守老人和婦女外,村里棄工回村的同齡人,王天山就帶著他們一起種植烤煙,張非雁就是其中之一。
張非雁是余丁村的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幫別人搞建筑、拉料子,生意淡了就回到村里跟著王天山學種煙。
“種了9年,無論是管理還是烘烤,王天山都沒少幫我。”張非雁說,現在種煙的收入比之前在外風餐露宿穩當多了。
種煙時節,村民們也會主動上門請教,王天山有事沒事都會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村民種植,糾正大伙在種植過程中的錯誤,和大家一起探討技術難題。
等烤煙賣完,王天山還會帶著大家利用閑置土地套種蔬菜等經濟作物,針對外出務工的村民,他還幫著聯系門路,發展種、養殖業,盡力幫大家拓寬增收渠道。
“我們村比較大,相互不認識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以前說起我,不一定有人認識,但現在,村里無論大事小事,家家都喜歡找我?!蹦鼙淮蠡镄枰?#xff0c;王天山格外高興。
如今,只要說起王天山,村民們對他一致好評,這也是他能成為村黨總支書記的重要基礎。
“王天山為人不錯,做事踏實,我們相信他。”“王天山有本事,能帶著我們一塊干,跟著他我們很放心?!薄缃?#xff0c;王天山已從之前的無人知到今天的人人夸,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蛻變,還帶著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小康路。
“以前,我心里想的是怎么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現在,我要穩穩地把大旗‘扛’起來,讓父老鄉親們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蓖跆焐綄ξ磥沓錆M了信心和期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