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樣的話放在山東中煙各卷煙廠車間里很多師傅身上都適用。他們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練就了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業務水平;他們毫不吝嗇地將技術傳授給年輕員工,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他們,是卷煙生產一線的“寶藏師傅”。
技術一流的付德昌
付德昌檢查電氣設備
付德昌是濟南卷煙廠卷包車間的一名電氣維修師傅,1992年進廠工作,是一名有著24年黨齡的老黨員。
有一次,7號機臺因舊電機內部油溝損壞,變速箱漏油情況嚴重,必須更換舊電機。拆卸舊電機的空間十分狹小,為了拆卸內側的螺栓,付德昌只能從設備底部平躺著“鉆”進去。看到他滿手的油污和衣服上的油漬,設備員趙海鵬感慨道:“為什么不讓年輕人做這些體力活呢?”“這么多年了,我一直負責FOCKE機型的電氣維修工作,對這些設備的感情都滲進了骨子里。這臺設備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十分熟悉,我來干這活很合適。”付德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笑著對趙海鵬說。
“付師傅的維修技術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我們有問題解決不了求助他時,他很快就能解決。”維修工王正燦說。一流的技術,與付德昌善于運用智慧去工作、善于從細節中發現問題的態度是分不開的。他發明了“一種商標紙反正面檢測裝置”,通過有效的檢測降低了質量風險;他的創新項目《一種香煙條盒拉線斷裂檢測裝置》解決了原先觸發開關調試不準確的問題……
敢想敢干、苦干實干、能干巧干,這是同事們對付德昌的中肯評價。
迅疾如風的王銳
王銳查看產品質量
“其疾如風”,青島卷煙廠卷包車間維修師傅王銳在工作中講究一個“快”字。他中等身材,臉上終日掛著微笑,每天像風一樣穿梭于不同機臺之間。哪怕沒有故障發生,他的腳步也依舊不停,不時在機臺旁停留一會兒,仔細觀察機器的運行狀態。
通過如此高強度、高頻次的巡檢,王銳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有一次,他“毫無征兆”地關掉了一臺正在運行的機器。在值班同事詫異的目光中,他取來工具,打開防護罩開始維修。原來,他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包裝機運行聲音不太對,便立即停機檢修。果然,一根吸風管有些漏氣。幸好問題發現得及時,沒有影響產品質量。
很多時候,當卷包車間設備突發故障時,同事不用給王銳打電話他就能得知。當操作工關掉故障設備進行檢查時,抬頭看一看,經常能發現一個迅捷的身影正向機臺這邊奔來,然后以嫻熟的手法排除故障。
手持工具的王銳如同一位拿著手術刀的醫師,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便能讓“患病”設備重新啟動。設備正常運行之后,他又像一陣風一樣,繼續穿梭于機臺之間。身邊有這樣一位“軍師”,怎能不讓人安心?
“勞動之花”王素梅
王素梅檢查煙支工藝質量
青州卷煙廠卷包車間工藝質量巡檢員王素梅,多年如一日嚴把產品質量關,連續三年榮獲廠“勞動模范”榮譽稱號,被同事們譽為車間里的“勞動之花”。
“小劉,條盒透明紙端面出現輕微褶皺,請立刻停機,聯系維修師傅處理問題。”“陳師傅,這是復工復產后第一個班次,請重點關注產品質量。”“小蔣,給設備加膠時一定注意核對物料信息。”……作為工藝質量巡檢員,王素梅是車間里的大忙人,整日穿梭在忙碌的生產現場,關注著每一個生產細節,不斷檢查產品質量,不時與維修工、擋車工進行交流。
在工藝質量巡檢工作中,王素梅“眼里容不得沙子”,對產品工藝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即使是微小的質量問題,她發現后也會通知機臺操作工立即停機,逐一排查隱患點,確保產品質量穩定。
為提升業務水平,王素梅不僅“啃”下了新版《卷煙工藝規范》和《煙草質量安全分析》等專業書籍,還時常上網查閱工藝質量期刊,獲知最新的專業知識。王素梅深知,要提高產品質量,就不能停下追求卓越的腳步。車間綜合測試臺對調整設備參數有著關鍵作用。為此,她經常深入生產一線,對車間每一個綜合測試臺進行校準。正常生產時,她又反復檢查測量系統的穩定性,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聯系電工排除故障,使車間綜合測試臺的精準度得到較大提高。
車間工藝質量管理中,有大量的數據資料需要整理。王素梅利用休班時間整理資料,一項一項認真核對,一遍一遍仔細檢查,確保不出一點疏漏。針對車間操作崗位上青年員工比例較高的現狀,王素梅系統梳理工藝質量知識點,精心制作培訓課件,多次組織檢驗技能培訓,幫助青年員工盡快提升質檢水平。在參加省級質量檢驗技能競賽備賽期間,她主動承擔起輔導青年員工孫浩桉的任務,將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在王素梅的帶動下,同事們越來越重視生產中的每一個細節,用心呵護著“泰山”卷煙的工藝質量。
會過“緊日子”的王楠楠
王楠楠與同事交流設備維護保養經驗
王楠楠是滕州卷煙廠能源動力處的電氣維修主管,2014年進廠工作,一直致力于車間電氣設備的維修和創新。不僅如此,在設備維修保養方面,他還是個精打細算、會過“緊日子”的人。很多同事都知道他有一個“百寶箱”,里面有很多“寶物”。
在去年的一次電氣預防性試驗中,35KV高壓斷路器無法合閘,而這會延遲全廠送電時間,影響生產等工作。如果購買新的設備進行更換,不僅耗時較長,還要花費近十萬元的采購費。考慮到這些情況后,王楠楠和同事決定自主維修。他立刻翻閱資料、聯系廠家,認真研究設備原理,一直忙到半夜,終于找到問題所在:斷路器的合閘線圈損壞。恰巧在他的“百寶箱”里就有這種合閘線圈,故障由此得到解決。
在平時的維修工作中,難免有拆下的設備配件。即便是一截電線、一個線卡,王楠楠都會用心拆卸,分類收集。天長日久,他的工具柜就成了“百寶箱”,一旦需要配件他就先去“百寶箱”里找一下,不僅省時,還節省材料費。
進廠至今,王楠楠參與的修舊利廢項目共節約費用4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為企業“節能降耗、提質降本”作出了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