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27日,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表彰大會,近400名來自各條戰線的員工獲首批“最美追趕者”榮譽。
誰是“最美追趕者”?“最美追趕者”就是追趕者中的佼佼者,是追趕者中的榜樣和標桿。他們對企業的愛更深沉,視野和格局更寬廣,始終堅持以事業為重、以職責為本、以奉獻為榮,知行合一、履職盡責。
去年3月,重慶中煙印發《“爭做最美追趕者”主題活動方案》,經過一年多時間,在一線員工中組織評選“最美追趕者”,分類授予營銷能手、工匠榜樣、技術強人、管理標兵稱號。
2019年,重慶中煙堅定實施追趕、集聚、數字化“三大戰略”,將自己定位為“追趕者”,奮力建設“幸福重慶中煙”。自此,以“我愛我家、自信自尊、苦干實干、奮力奔跑”為特質的“追趕者”精神和文化基因,在重慶中煙扎根,成為企業戰勝困難、化危為機的力量源泉。
隨著活動的深入推進,以先進典型為鏡、向榜樣標桿看齊的奔跑畫卷在企業徐徐展開,人人爭做“最美追趕者”的嶄新風尚逐漸形成。
本版選登重慶中煙6位“最美追趕者”事跡,展現標桿形象,弘揚“追趕者”精神。
何倩茹:練就三個絕活
何倩茹對卷煙包裝質量一絲不茍
今年31歲的何倩茹,是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卷煙廠卷包車間卷接包機組機長。自2012年從部隊轉業進廠后,她與包裝機“親密接觸”,練就了優秀機長的三個絕活,充分展現出一線女工的時代風采。
第一個絕活是“精準把脈”。何倩茹認為,在生產運行中把好設備脈搏、精準排查故障是好工匠必須具備的技能。她通過刻苦鉆研、實操磨礪和推敲總結,能準確判斷機器故障,為生產、維修、保養提供數據支撐。
第二個絕活是“火眼金睛”。卷煙包裝生產環節多、質量把控難,要做到誤差小、不失誤不容易。警惕分毫誤差、察覺隱蔽疏漏是何倩茹練就的“火眼金睛”之術。2020年,她主動發現匯報安全隱患8次,有效規避了生產風險,所負責的15號機組實現了零重大質量事故、零重大設備事故。
“現場就是戰場,我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只有用心用情做好每一包煙,做到人機合一、品質如一、包包精品,企業的未來才更好。”何倩茹說。“包包精品”就是何倩茹練就的第三個絕活。去年,她們機組的產品做到了零市場反饋、零重大追溯,質量抽檢合格率達100%。
殊不知,這些“絕活”的背后,是比常人更多的付出。
“陣地變了,責任不變。”曾身為軍人的何倩茹,平時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她進廠工作至今,陪伴產品從“硬包”到“軟包”,品牌從“龍鳳呈祥”到“天子”,設備從“常規”到“中支”,重慶卷煙廠的各種機型、生產的各類品牌,都留下了她堅實的足跡。
“做好設備運行、堅守生產機臺、保障產品質效,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致使中支煙生產任務緊張,何倩茹和卷包車間同事一道,做好疫情防控,全力加速追趕,按時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去年,何倩茹所在機組生產運行323天,每月生產運行效率優質達標,質量提升、物耗競賽長期蟬聯榜首,被評為年度紅旗機組。
去年6月,何倩茹檢查出患有腎盂腎炎。經過住院治療,她很快康復,出院后迫不及待地申請回到了機臺崗位。在她看來,在生產工作中竭盡所能,每時每刻揮灑青春汗水,是“最幸福的事”。
今年,何倩茹所在班組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她也成為重慶金融財貿輕工紡織工會評出的20名“最美職工”之一。
張彬:與機器交朋友
張彬在對維保后的設備進行測試
“1996年,我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天,領導就要求我扎根車間,與機器‘交朋友’。沒想到,我在車間25年,還真交了不少‘好朋友’。”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涪陵卷煙廠卷包車間副主任張彬說。
張彬認為,作為技術人員,既要有敢想敢為的境界,又要有博采眾長的氣度,還要有不斷創新的決心。
25年來,張彬先后擔任過車間設備員、車間技術員、設備班班長、車間副主任。他勤鉆技術,善于創新,積極參加科技攻關、小改小革活動等。
PASSIM膠池式供膠系統就是張彬獨立設計的。該系統成功解決了接裝機間歇斷膠造成的煙支漏氣、掉嘴質量問題,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由他參與設計的《清理粉塵和膠絲的卷煙機第二分切圓刀系統》《卷煙機切紙鼓輪與滑環連接結構》《卷煙機煙條烙鐵調節裝置》等6項成果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張彬主持設計并撰稿發布的《研制PBL垂直排包機新型條煙推送裝置》和《研制雙光子缺包檢測故障報警裝置》,獲得重慶中煙QC成果發布會二等獎、重慶市質量協會優秀QC活動成果二等獎;《研制PBL垂直排包機新型條煙推送裝置》在2020年全國QC小組成果發表賽上獲評“改進級”成果。
2013年,隨著異型包裝的“天子”品規推出,相應的包裝設備成為困擾生產的難題。涪陵卷煙廠為填補這一技術裝備空白,開展了“黨員技術攻關項目摘牌”活動。“我帶領其他幾名同事果斷摘了牌。”說起當初情形,張彬仍很激動。
但是問題來了,隨著項目的推進,大家研制的一個個技術方案、模型都被推翻了。
“一定是思路上出了問題。”張彬帶領團隊開展頭腦風暴:要是把舌片切割運動轉換為吸取運動,重新計算齒輪傳動比,重新設置傳送輪內部斜錐齒輪,重新設計傳動軸上運動機構,會怎么樣呢?
他們馬上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做試驗,最終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隨后,他們乘勝追擊,又成功研制了相關煙包一體商標紙切割機構,真正實現了此類煙包全機械化生產,不僅填補了公司技術空白,每年還能節約成本500多萬元。
2018年,重慶中煙正式成立“張彬創新工作室”,搭建起新的技術創新平臺。工作室成立3年多來,先后培養了21名技能人才、12名技師、6名高級技師,累計開展技術攻關15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8項。工作室被涪陵區總工會評為“工匠人才創新示范工作室”,張彬也先后獲評重慶市科技標兵、涪陵區科技拔尖人才、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范等。
謝成坤:對癥施治顯身手
謝成坤經常對設備開展“望聞問切”
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黔江卷煙廠卷包車間機械維修工謝成坤,自1992年進廠就扎根在車間,與煙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終日與煙機打交道,悟出了一些給設備‘看病治病’的‘道道’。”謝成坤被同事稱為煙機維修的“謝名醫”,但他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維修工。我學過中醫,懂得機器跟人一樣要強身健體才能活力四射。”
去年以來,卷包車間在推行項目制攻關中,謝成坤先后負責了幾個項目。面對接踵而至的“問題清單”,他曾皺過眉頭,也曾整晚睡不著覺。
今年1月20日,9號卷煙機水松紙又出現歪斜故障。這個問題間斷出現,隱匿性因素又較多,一直沒能根治。“接到車間排難任務時,我用慣用方法解決卻碰了釘子。就在一籌莫展時,我突然想起車間‘諸葛會’常說的‘常規思維難以解決的事,以結果為導向倒逼試試’。”謝成坤說。
他運用逆向思維,把9號卷煙機開出的殘次煙支剝開和正常煙支認真對比后,頓時產生一個疑問:殘次煙支的水松紙有一個角是正常的,而另外三個角則是歪斜的,即使歪斜的三個角上的膠水粘得不夠牢固,過程中如果沒遇阻力,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找到病根后,他立即動手,通過測量切紙輪盒的間隙,發現原來是里面的兩根軸不平行,由此產生了阻力,影響了膠水的均黏度。
“‘醫理’總算摸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治好它,但該機是車間主力生產機組,不能長時間停機進行深度維修,只能用緊固螺釘的方法進行處理。機械維修師們都知道手動人工找平難度較大,也無捷徑可走。”謝成坤說,他用了整整兩天時間,不間斷地對兩根軸上三顆螺釘的擰緊順序、擰緊方法反復調試,最終完成了手動人工找平,使故障得到徹底解決。
在謝成坤看來,把冰冷的機器當成朋友,熟知它的秉性,再難馴服的機器也會變得服服帖帖。
“在維修設備時考慮的面比較寬,思考得比較深。”這是黔江卷煙廠相關領導對謝成坤的評價。運用“望聞問切”,謝成坤和工友們成功攻關煙支圓周標偏項目,2020年煙支圓周CPK值提升較快。他將這種思維方式帶給工友、傳給徒弟,希望大家在追趕路上都能多用巧勁而少些波折。
作為第七屆全國煙草行業勞動模范,謝成坤說:“個人只有置身于企業這個大舞臺,不斷突破、勇于創新,才能乘風破浪、逐夢前行。”
彭忠:一絲不茍保品質
彭忠在核實卷煙質量分析數據
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檢測技術員彭忠工作24年來,一直與產品質量打交道,他堅守的品牌質量理念是“品質如一”。
“我們參加月度卷煙產品分析會、審核卷煙產品檢驗報告,都需要仔細檢查、復核原始數據,以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彭忠介紹說。
當產品工藝標準更新時,他們就同步更新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檢測標準,以指導卷煙產品按照新的標準檢測、判定。
在彭忠看來,不會說話的數據,往往是決策的“服務器”。通過計算相關抽檢結果中的各項數據,為重慶中煙三家卷煙廠技術科及技術中心的月度、年度產品質量分析報告提供相關數據,這個計算過程很復雜。但彭忠沉得下、坐得穩,為企業精益制造、對標指標、質量目標提供了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我提供的數據編入企業2020年技術中心年度質量分析報告,得到公司領導的好評。”彭忠自豪地說。
看起來簡單的抽樣工作,做起來也離不開細心、耐心。去年10月,行業抽取下半年卷煙監督檢驗樣品,重慶中煙“龍鳳呈祥”(遇見)、“天子”(中支)兩個規格被抽中,要求填寫設計值。“我立即聯系涪陵卷煙廠技術科,根據抽樣人員發來的生產日期進行認真比對,及時按要求確定并填報了‘龍鳳呈祥’(遇見)的設計值。”彭忠告訴記者,在填寫“天子”(中支)設計值的過程中,他通過相關信息判斷是其他工業公司廠家代生產,于是多方聯系、積極溝通,認真反復核對數據,圓滿解決了異地生產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進行了填報。最終抽檢結果顯示,“龍鳳呈祥”(遇見)、“天子”(中支)兩個規格均獲高分。
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品質精益求精,彭忠在工作崗位上不斷成就自己。他參與的科研項目《煙用聚丙烯絲束濾棒成型膠粘劑中殘余氨含量的測定》等獲得企業科學技術獎;2020年參與申報“一種煙支陰燃檢測箱”“一種廢料剝離上切刀壓架式滾平裁剪裝置”“一種用于卷煙盒外觀缺陷檢測系統的輸送裝置”等5項專利,目前均處于申請公布期。
質量無止境,追趕不停步。“我愿意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多盡一份責。”彭忠堅定地說。
易倩琳:奔跑不甘人后
易倩琳時刻關注品牌培育情況
對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中心四川區域業務員易倩琳來說,追趕,早已深深融入她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追趕就是要謀定而動。”易倩琳認為,新品上市是工商企業營銷的重頭戲,“我所在的片區每次都會成立專門的推介會小組,大家都各展所長站在零售客戶的角度不斷完善相關事宜。”
易倩琳擅長攝制短視頻,這為她工作提供了助力。“每天走訪完市場后,我利用下班時間一次次修改視頻資料,直到感覺能讓客戶滿意為止。”易倩琳說,她會在和商業企業工作人員一同走訪零售客戶時,向客戶推送短視頻,并詳細介紹產品特點、幫助客戶優化陳列。
追趕就是要奮力超越自己。“記得有一次,我接到任務,推介卷煙新品。從了解全新產品資料到深刻領會產品特點,二十余稿、一百多個日日夜夜,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凝聚著我們團隊的心血。”
關于“天子”新品推介,易倩琳最難忘的一次是在西藏。出發前夕,她患了重感冒,輸完液接著上飛機,擔心被隔離,一路煎熬。下飛機后高原反應,頭暈難受,甚至出現了過敏現象。
“團隊里的每個人休息整頓一天后,就開始了彩排。彩排時,我們拿著手持的氧氣瓶,及時吸一口氧氣。嚴重的高原反應,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我們努力克服困難,最終順利完成了任務。但大家在播放企業專題片的間隙躲在后臺吸氧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易倩琳說,正是這種“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賦予了團隊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個人奔跑不甘人后,團隊追趕永不止步,人生定因磨礪而精彩!”易倩琳說,她將繼續發揚“追趕者”精神,爭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忠實踐行者。
邱光明:心無旁騖做研發
“一勤天下無難事”是邱光明的座右銘
在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有這樣一位“80后”技術工作者,他低調做人、踏實做事,全心呵護著“天子”品牌。他就是技術中心產品開發室副主任邱光明。
2007年,邱光明加入“天子”研發團隊,跟著主配方師學習配方技術。他勤學苦練,用心去品味不同產地、品種、等級煙葉的特性,用情去體驗卷煙配方變化無窮的獨特魅力。如今,邱光明成為產品研發團隊骨干。
2015年重慶中煙成立以來,新品研發任務較多。邱光明和研發團隊一道,主動出擊,迎難而上,全身心投入到產品研發中。
4月29日,記者在產品開發室見到邱光明時,他正在對調香后的煙絲進行裝支。“我們會對每一批次的煙葉原料進行反復調香試驗,讓消費者買到滿意的產品。”邱光明說。
產品來自市場,最終歸宿也是市場。
以市場為導向,重慶中煙提出了新品研發的“5W”原則,即做什么煙(What)、消費者是誰(Who)、市場在哪里(Where)、什么時候完成(When)、為什么做(Why)。
作為技術研發人員,邱光明身體力行。為了呵護“天子”品牌內在品質,邱光明多方聽取意見,經常走訪客戶、加強內外交流。為穩定配方,他時常在夜深人靜時設計試驗。“邱光明心無旁騖做研發,完全沉浸于追求‘天子’品牌內在品質的世界。”同事這么評價他。
天道酬勤見成效。近兩年,邱光明與研發團隊共同研發了“天子”中支系列產品,為“天子”品牌品類構建提供了強力支撐。
站在重慶中煙“贏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邱光明說,他的心愿就是專注于產品研發工作,開啟新征程、迎接新挑戰,更好地守護品牌、呵護產品品質,以智慧擔當、苦干實干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