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之博非常注重商品質量,不合格的商品他都會拒之門外。
9月初的山東煙臺,傍晚已有了涼意,廣場上乘涼的人已逐漸減少。但福山區鹽場街之博超市里仍然熙熙攘攘,有買東西的,有聊天的,還有在門口下象棋、打撲克的。
店主袁之博和妻子王影一邊忙著招呼顧客,一邊樂呵呵地看大家聊天,和諧得像一家人。
今年是袁之博到煙臺的第20個年頭,煙臺已經成了他的“第二故鄉”。這么多年,袁之博從一個打工者成長為一個成功的“小老板”。
2001年,為了多賺點錢、改善生活條件,袁之博從老家安徽來煙臺打工。因為學歷不高,最開始袁之博只能干一些苦力活。那幾年,他幾乎學會了工地上所有的雜活、零活。隨著工作機會的增多,他的收入也逐漸增加。這樣干了6年多,袁之博積累了一些錢,決定自己開商店、當老板。
生意雖小,袁之博卻一點不敢馬虎。他坐著公交車,把煙臺大大小小的商店轉了個遍,虛心向別人學習經營之道。“功課”做足后,2009年年底,之博商店開業了。因為靠近居民區和工地,加之年底顧客需求多,開業當天生意不錯。王影美滋滋地說:“自己當老板,感覺就是不一樣。”
“開店必須堅持誠信經營,這樣才能走得長遠。”袁之博說,從選貨、進貨、賣貨,他嚴把質量關,堅決不銷售“三無產品”和來歷不明的商品。
開店一個多月的時候,有人上門推銷一種兒童零食,從外觀、口感來講,商品確實受孩子歡迎。當時業務員給出了非常優厚的獎勵,聽起來非常誘人。但袁之博沒有被高額的利潤沖昏頭腦,他仔細詢問工廠資質,要求業務員提供衛生和生產許可證。業務員說證件都在廠里,需要回廠拍照,可以先簽訂供貨協議。對此,袁之博擺擺手,說:“我要看到證件再做決定。”后來,那位營業員再也沒有上門來。
“袁老板是個仔細人,凡是上門推銷產品的,必須要看相關資質,尤其是食品,沒有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資質的,一律拒之門外。”說起袁之博的謹慎和負責,一位給商店供貨的業務員說道。
“開店賣的不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人品。大家信任我才到我店里來,我必須對得起大家的信任。”袁之博親自為店里的商品把關,“回頭客”越來越多。
2019年,隨著網絡購物和社區團購的盛行,實體經濟受到影響,之博商店也受到沖擊,盈利連續三個月呈現下滑趨勢。雖然降幅不大,但袁之博感受到了危機,想著必須轉變思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袁之博找到福山區局(營銷部)客戶經理李瀟,探討轉型思路。李瀟建議袁之博將終端進行改造,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靠終端發力吸引客源。
袁之博聽取了李瀟的意見,又跟隨李瀟到轉型成功的幾家店鋪參觀,一下打開了思路,他對店鋪的改造有了初步規劃。因為改造要花錢,王影有些猶豫,怕“竹籃打水一場空”。袁之博拍著胸脯說:“自從咱開店以來,煙草公司的每一任客戶經理都給咱出主意、想妙招,咱的經營才少走彎路,才能越干越順手。現在形勢變了,煙草公司順勢而為推出了終端改造計劃,正是我們打破經營困境的‘有力一擊’。咱倆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跟著形勢走,錯不了。”
李瀟請專業的設計規劃人員為之博商店制定了裝修改造方案:設置蔬果區、飲料區、日常用品區,煙和酒按照中高低檔進行搭配擺放,柜子頂端的儲物柜全部改成燈箱,原來的雜物間改造成倉儲區。就連店門口放紙箱、水果的小棚,都被李瀟和袁之博收拾得干干凈凈,改造成了“顧客休閑室”,配套茶水柜和棋牌桌。
改造后的之博商店高端大氣上檔次,受到顧客的好評。店內環境好了,周圍小區的居民沒事就來店里逛逛,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還在休閑室聊天、打牌,人氣旺了,店內生意越來越紅火。
現在,袁之博和王影還組建了自己的社區團購群,在滿足顧客日常需求的同時,通過在團購群為非煙商品做活動減少店內庫存、加快資金流動。蔬果類不耐儲存的商品,王影就每天傍晚拿到夜市擺攤,也會打折處理甚至免費贈送給經濟條件不算太好的鄰居。
袁之博和王影吃苦耐勞、經營有方,加上為人熱情善良,店里生意越來越好。上個月之博商店二樓又新增加了一個售賣區,銷售米面糧油等副食。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袁之博將之博商店改名為之博超市,對于未來發展,他充滿信心和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