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祥(右)正在查看幫扶戶的種植情況。王曉雨攝
“老實做人,用心做事,服務群眾,不忘初心。”這是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市場經理潘衛祥的工作準則。
大楊村是武鳴區局(營銷部)掛點幫扶的貧困村。2018年,在武鳴區局(營銷部)準備安排人員去駐村扶貧時,43歲的潘衛祥主動請纓。在領導詢問他申請理由時,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幫助群眾、服務群眾是我分內之事、應盡之責!”
潘衛祥迎難而上,宣傳脫貧政策,發動貧困戶們主動改造危房;疫情防控期間,他不顧個人安危,在值守點晝夜值守,和工作隊同志們一起宣傳防疫知識;在防汛搶險一線,他沖鋒在前,協助相關部門轉移群眾,并且在洪水退去后嚴格做好消殺善后工作……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潘衛祥始終堅持把群眾放在心上,把工作做到實處,認真為群眾辦事。2020年,他榮獲“優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榮譽稱號。
危房改造是脫貧任務中最艱難最辛苦的部分——老人對老房子有執念,中年人不愿出錢改造,年輕人常年不在家沒有改造意愿……這些都是造成危房改造困難重重的原因。當組織將這個任務交給潘衛祥時,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表示:“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一定要讓大楊村所有貧困戶都住上新房!”
從這一天起,潘衛祥開始挨家挨戶走訪,宣傳危房改造和房屋保障政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貧困戶講解危房改造的好處,并發動已經改造完畢的群眾進行宣傳。隨著對政策的理解不斷深入,加上看到改造之后新房的便利舒適,貧困戶紛紛主動改造。如今,該村所有貧困戶都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黨員干部必須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站在一線。”潘衛祥說。
提起2020年年初的疫情防控工作,潘衛祥記憶猶新。從大年初三開始,他便日夜駐扎在大楊村,放棄闔家團圓的春節假期,第一時間投身到抗疫一線。
村口是大楊村出入的必經之地,必須嚴防輸入。潘衛祥和工作隊隊員三班倒,晝夜值守。在風雨中,他和隊員們挨家挨戶走訪,宣傳防疫措施,倡導大家“非必要,不外出;戴口罩,不扎堆”。
連續幾個月的防疫工作讓潘衛祥只能靠手機視頻緩解對家人的思念,同時,照顧年邁父母的任務落在了妻子的身上。每次視頻通話時,他都會向妻子表示歉意,但他的妻子卻說:“我只照顧著父母和孩子,而你要照顧一村人,和你相比我這點辛苦不算什么,大家都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防控得當、措施有力,大楊村取得了“無確診、無疑似、無密接”的防疫成效,潘衛祥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妻子,他想,這也算完成了妻子交給他的“任務”吧!
2019年夏天,突如其來的暴雨引發了山洪,讓防汛任務變得異常緊急。
在村里的統一安排下,潘衛祥第一時間投入到防汛巡查中,確保防汛宣傳無死角、全覆蓋。山洪過后,幾百畝農田被毀。他顧不上休息,挨家挨戶統計受災情況,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恢復生產生活。
一些受災嚴重的貧困戶在經歷過山洪后,生活更加困難。潘衛祥知道后,自己出錢購買生活物品送上門,鼓勵受災貧困戶堅定信心,早日戰勝困難。
“有困難就找小潘!”這是大楊村貧困戶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潘衛祥的付出都被鄉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群眾眼里,潘衛祥是親如家人的好干部,是最值得信任的“自家人”。
潘衛祥結束為期5年的駐村工作時,大楊村村民不約而同前來為他送行。
村黨支部書記拉著他的手說:“小潘啊,這幾年辛苦你為我們村跑前跑后。你和武鳴煙草的同志們幫了我們不少忙,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村終于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向了小康,你們就是大楊村的親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