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這位小伙就是宋仕印,我站的技術骨干?!?2月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豐溪鎮煙葉站負責人的帶領下,筆者見到了宋仕印:中等個子,身材勻稱,戴著眼鏡,幾分儒雅,面帶微笑。我們開始攀談起來……
今年35歲的宋仕印是十堰市鄖西縣人,于2008年進入鄖西縣煙草公司。后因工作調整,他來到十堰市竹溪縣煙草公司,先后在豐溪鎮、向壩鄉煙葉站供職。2019年再次回到豐溪鎮煙葉站工作至今。
宋仕印(圖左)
宋仕印于2018年7月、9月兩次榮獲湖北省煙葉烘烤技能比武第一名;2019年6月,在全國第一屆煙葉調制職業技能競賽中,宋仕印獲得總成績第38名,在所有湖北選手中排名第一;2019年8月,在第一屆湖北煙草商業系統煙葉調制職業技能競賽中,宋仕印再次獲得第一名,先后被中國煙草公司湖北公司授予“行業技術能手”、湖北省人社廳授予“湖北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耀眼的榮譽背后,凝聚著宋仕印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日積月累的鉆研。愛學習的宋仕印,其床頭柜常年放著厚厚幾本煙葉栽培、調制、分級等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已經被他翻得卷起了毛邊。很多時候,他把別人看電視、刷手機、喝茶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用他自己的話說:“理論武裝頭腦,方能指導實踐”。
宋仕印是整個竹溪煙區第一個背著筆記本電腦下鄉的技術員。他結合自身多年的烘烤經驗,制作了煙葉烘烤分級等相關知識課件,通過電腦大屏幕形式向煙農講解,把書面語轉化成煙農聽得懂的土話方言。他還鼓勵煙農提問題,現場交流解答、探討切磋。慢慢的煙農的烘烤技術逐步提高,竹溪產區的“職業煙農”也越來越多了。
宋仕印所駐的豐溪鎮戈邊河村煙葉質量年年有提升:在他駐村的3年里,從最初的6戶種煙發展到現在的12戶,面積由260畝增至410畝,上等煙率由52%漲至68%,畝產量由99公斤上升到131公斤,畝產值由2716元漲至4459元。煙葉站負責人見賢思齊,委派宋仕印巡回為鎮內所有種煙村開展烘烤培訓,他從一名技術員轉型成了一名“講師”。在竹溪煙區,“宋老師”的外號不脛而走。
“我為煙農辦實事”在宋仕印身上有生動體現。戈邊河村煙農李定才年輕時因意外失去一只手臂,一直以來生活有困難。前些年,李定才在鄰居幫助下開始種植煙葉,由于肢殘,做農活非常不便。宋仕印駐該村了解這一情況后,便隔三差五地幫李定才開展煙田除草、培土、采煙上炕等農活。得知李定才由于家庭經濟拮據請不起零工,導致煙葉移栽滯后時,宋仕印立即向煙葉站負責人匯報這一實情。次日,煙葉站技術員和職工一行10人,在宋仕印的帶領下來到李定才家,幫助移栽煙苗1天,圓滿完成了25畝的移栽任務。李定才逢人就說:“宋兄弟是我的大恩人啦”。李定才親切的稱呼宋仕印為“宋兄弟”。近兩年,李定才、彭澤喜、魏定清等煙農都是通過發展烤煙脫貧致富的,結對幫扶他們的技術員正是宋仕印。
作為煙葉生產的關鍵環節,煙葉烘烤不僅決定著煙葉的最終質量,還直接關乎廣大煙農的切身利益。在煙葉集中烘烤關鍵時期,宋仕印24小時開著手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因為他要隨時解答煙農的困惑和提問。凌晨兩三點,煙農視頻電話給宋仕印,請教煙葉烘烤過程中的難題并不鮮見。宋仕印從不抱怨,根據煙農視頻中描述的難題,總能做出科學的分析和研判、給出指導參考意見。有時候,宋仕印冒著傾盆大雨,深夜來到煙農家現場指導;有時候因突發狀況,導致突然停電,心急如焚的煙農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宋仕印。他只要接到求助電話,就會及時趕到,幫助煙農臨時發電,確保煙葉烘烤不斷電,最大限度降低煙農的損失。
這些年,宋仕印的私家車成了“便民車”、“貨車”、“應急車”。為煙農捎帶糧油、農藥等物資已成常態;半夜三更,風里雨里,驅車前往煙農家指導煙葉烘烤不在少數。戈邊河村支書黃曉平說:“別看宋技術員年輕,他的技術卻蓋過許多老師傅。宋技術員還特別能吃苦,服務態度也好,他可真的是煙農的親人?!?br style="text-indent:2em;text-align:left" />
宋仕印成了煙農的“親人”,可是在家人眼里,他卻成了“生人”。他家在鄖西縣店子鎮,竹溪縣豐溪鎮距離他家近400公里。由于工作繁忙和交通不便,他一般兩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到了收煙的季節,甚至三個月都回不了家。
“今年豐溪鎮煙葉喜獲豐收,宋技術員功不可沒?!泵鎸熑~站負責人對他的贊譽,宋仕印總是謙虛的說:“這是我應盡之責,我做的還不夠”。在成績面前,宋仕印沒有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干練的作風投入到新的煙葉生產工作中去。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繼續揮灑熱血,奉獻青春,為十堰煙草的蓬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