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政正在寫“福”字。李偉攝
氣定神閑,筆走龍蛇,在四尺紅紙上,榜書“福”字一氣呵成,字體剛勁有力、飽滿方正,引來眾人陣陣喝彩。雖說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但最近慕名向山東臨朐縣局(分公司)退休干部趙明政討要墨寶的人絡繹不絕。趙明政總是樂呵呵地一一滿足。“在印刷品流行的今天,能為喜歡傳統春聯的人們提供一件拙作,這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趙明政笑著說。
耳濡目染 初顯身手
1959年,趙明政出生于臨朐縣龍崗鎮。能走上書法這條道路,離不開長輩們的言傳身教。
在當地,趙家是頗有名氣的書香世家。趙明政的曾祖父7歲入私塾讀書,17歲自己辦學堂教書,20歲考中秀才,一生致力于傳道授業解惑,傳播傳統文化,尤擅小楷、行書和國畫。趙明政的祖父15歲從師學習篆刻,是當地的篆刻高手。在祖輩和父輩的影響下,趙明政的父親練就了過硬的書法功底,其作品頻頻在大賽中獲獎。
“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我的父親。小時候,父親練字,我們就會圍繞在一旁觀看。他經常一邊寫一邊念叨:書法是國粹,是高雅的藝術,學習書法可以提高學識和素養,會促進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趙明政回憶道。
受家庭文化熏陶,趙明政自幼便喜歡舞文弄墨。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沒有多余的紙筆供他練習,他就模仿著父親的樣子,背誦著“橫要平、豎要直,撇有鋒,捺有腳”,拿樹枝在石板上練習。
那時村里幾乎沒有會寫大字的,鄉親家的大部分春聯都是趙明政的父親下班后加班寫的。趙明政就負責給父親按紙頭、晾春聯。有一次,父親寫累了到屋外休息,趙明政趁機拿起毛筆寫了一副春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真正拿起毛筆時,趙明政發現筆在他手中根本不聽話。他擔心父親責怪他寫得不好,浪費了鄰居家的紙,一時間愣在那里,手足無措。
沒想到父親看到后非但沒有批評趙明政,反而高興地說“真像那么回事”。父親重新給鄰居寫了一副春聯,將趙明政寫的春聯貼在了自己家的門框上。
得到鼓勵的趙明政興致更高了,一有空就纏著父親學習書法。從那時起,趙明政將練習毛筆字的習慣一直堅持至今,書法更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守正創新 收獲榮譽
加入煙草大家庭后的趙明政,一直從事煙葉生產工作。他發揮自己的特長,以書法為“媒”,與煙農們交起了朋友。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趙明政每天仍堅持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
趙明政不僅自己練習書法,還帶動同事、朋友參與其中。他們自發成立了書法興趣小組,積極參加各種書畫比賽。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趙明政的堅持與付出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肯定和認可,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各類書畫大賽中獲獎。
在榜書方面,趙明政集百家之長,大膽嘗試,情注于筆,任意揮灑。他的作品《蜂舞花香》就彰顯了濃淡干濕飛白于一體的特征,大而不愚,飄逸靈動。
奉獻社會 傳遞溫暖
時間過得飛快。退休后的趙明政有了更多空閑時間,他積極響應和參加各種書法活動。他說,要用自己的作品回報社會,為社會發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每年,趙明政都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己任,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走進社區、鄉村,為老年群體寫春聯、贈福字。
2019年,受超強臺風“利奇馬”影響,臨朐縣遭受洪水災害。災情發生后,趙明政除自發捐款外,還響應號召,積極奔赴受災嚴重的五井鎮隱士村,捐贈作品20余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趙明政用手中的筆為醫護人員送上祝福。他走進臨朐縣中醫院慰問抗疫英雄,捐獻字畫34件。捐獻的這些作品,都是趙明政視若珍寶的“財富”。“我沒辦法奔赴抗疫一線,別的做不了,希望能用作品給大家帶來精神上的鼓勵。”趙明政說。
學習書法不但影響了趙明政自己,也影響了他的子女。趙明政經常教育兩個孩子,要牢記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理念,學成報國。“既然學了書法,我就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份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堅持創作、不懈追求,用手中的筆記錄下美好生活,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趙明政堅定地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