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當天,夜幕早早降臨,寒風凜冽。在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桃溪鎮湘坑村煙農王金元的屋內,篝火正旺,溫暖如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鍋里的肉散發出誘人的味道。家人的團聚,節日的儀式感,讓這位異鄉客飽嘗溫暖和幸福,這樣的好日子卻是王金元六年前不敢想的。
2016年以前,王金元外出打工養活一家老小,一年到頭日子過得緊巴巴,也難見家人一面,更別說吃一頓熱乎的團圓飯,對于未來王金元十分迷茫。直到小女兒的降生,妻子一人在家十分艱難,王金元有了回家的念頭。
“回家干什么能掙錢,如何讓一家人團聚。”成了王金元日日謀劃的大事,看著家里的親友們靠著種煙日子越過越好,王金元十分心動!有了種煙“試一試”的打算。
“拎包”跨鄉鎮種煙
要種煙得有地,王金元幾經打聽同村的煙田都被簽訂了合同,“沒田種煙,成了王金元烤煙種植道路上的攔路虎?!泵鎸щy王金元沒有退縮,他找到煙草公司表明了種煙的決心和困難。龍巖市煙草公司武平分公司十分重視,在其他煙草站(點)幫助其協調流轉土地,經多方努力,為王金元在武平縣桃溪鎮湘坑村流轉100畝的連片煙田。但湘坑村距離王金元的家鄉武東鎮有七八十公里,車程近兩小時,路程遠,沒親人、沒住房、沒烤房,讓王金元有些“打退堂鼓”。
面對這一情況,武平分公司為王金元制定“拎包”種煙的優惠政策:為異地種煙戶協調煙田長期使用權、免費提供住宿、優惠使用烤房、提供技術掛鉤幫扶政策等,打消異地種煙戶的后顧之憂。在煙草公司的政策激勵下,2016年王金元抱著躍躍一試的心態成了一名異地種煙返鄉創業青年,并帶著家人從武東鎮搬到湘坑村定居。
“這個兩百來平米的房子已經住了6年,村委會一分錢沒收,多虧了煙草公司協調幫助?!蓖踅鹪贿呏钢约旱淖》恳贿呎f道,眼里滿是笑意和感激。
下功夫學技術
煙葉種植是個技術活,想種煙掙錢,就得會種、會烤才行。對于種煙,王金元可是一竅不通。為此,武平分公司為王金元物色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煙農,引導建議王金元第一年與其合股種煙。通過“老帶新”的形式,既能讓新煙農學到技術,避免盲目種煙降低失敗風險,又能使得異地種煙戶與本地煙農增加交流溝通,快速融入煙農集體。
有老師傅的帶領,第一年的合股種煙,王金元賺了四五萬,嘗到種煙的甜頭,更加堅定了王金元種煙的決心。第二年王金元有獨干的想法,可是在技術上王金元還是個“門外漢”,為了干出一番事業,王金元卯足了干勁,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不僅向同村的煙農請教,平日里干完活只要得空就跑到附近煙農家里交流經驗。同時還積極參加煙草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并把自己總結的種煙經驗認認真真記在本子上,常常被妻子打趣“小學生非要考大學”。通過學習和種煙過程的不斷總結,對于種煙王金元慢慢輕車路熟,種的煙葉一年比一年好,成了湘坑村的種煙致富能人。
“靠種煙,每年賺個20來萬不成問題!”王金元十分驕傲地說道。
互助聯盟解用工難
對于種煙大戶,每年都會面臨著請工難的問題,特別在移栽、采收、烘烤等用工集中、工作強度大的環節更難請到工,異地種煙也沒親戚可以喊來幫忙,讓王金元十分苦惱。
為此,王金元絞盡腦汁想對策,他找到附近的其他種煙大戶,協商集中開展作業,通過互助換工形式減少用工,共享名下機械和工人,三人不謀而合,組織成了一個互助聯盟小組。
“有活大家一起干,你幫幫我,我幫幫你,省了不少工,而且我們用工固定,優先照顧本村人,請工容易多了。”王金元傾訴道。
腦子靈活,會種煙的王金元在本地名氣越來越大,煙葉生產方面有什么問題大家總愛聚在他家里探討研究,這位異鄉客徹底融入了本地煙農中。
“種煙不僅讓我攢下了一些錢,也讓我一家人能夠相聚在一起,過年在城里買個房,女兒就可以進城讀書了!”王金元對于未來有了盼頭和規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