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濰坊臨朐縣局(分公司)有這樣一位煙站女站長,她就是已在煙葉戰線奮戰24年、有6年黨齡的呂匣煙站站長王振娟。自2017年擔任煙站站長職務后,她克服困難,兢兢業業,成為扎根一線、情系煙農的“知心人、貼心人、領路人”。
情系煙農解難題
呂匣煙站轄區群山環繞,地形復雜。當地煙農在大田移栽后若遇到持續高溫天氣,就會面臨抗旱澆田的“老大難”問題。
2021年6月1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驅散了持續數日的炎熱,同時也讓王振娟的臉上浮現出久違的笑容。
“王站長,這場雨下得好啊!這下你可以放心了,以后不用天天跑到煙田里看著太陽著急了。”正在煙田里整理噴灌機管網的寺頭鎮東峪村煙農孟凡堂看到王振娟后,半開玩笑地對她說。
王振娟也笑了。她快步走上前,幫孟凡堂一起收起水龍帶:“咱們前期起壟施肥、移栽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如果干旱問題不及時解決,就會對產值效益影響很大。不過,這段時間通過使用滴灌技術,配套噴灌機抽水澆田,煙葉長勢還不錯!”
原來,自2021年5月大田移栽結束后,當地就缺少有效降雨,影響到移栽后煙苗的還苗。面對旱情,王振娟和同事們一刻都不敢松懈。他們對當地煙農現有的噴灌機等設施進行摸底調查,并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積極協調噴灌機、運水車輛等,采取多項措施保障煙田供水。
那段時間,寺頭鎮東廖子村煙農潘文軍由于需要照顧患病的母親,沒有配齊澆水設施,也沒時間去澆田,因此愁眉不展。了解到他的情況后,王振娟自行墊付資金幫他購進了噴灌機,并組織煙站員工幫他澆田,給他吃了“定心丸”。去年年底一算賬,潘文軍家的煙田畝均收益達4700元。“多虧了王站長和煙站工作人員的幫忙,我們家才能有這么好的收成。”潘文軍感激地說。
注重培訓保質量
“煙葉質量好,大家才能收益高。”這是王振娟在培訓煙農時常說的一句話。
“我去年才開始種煙,一些技術掌握得不好。王站長從年初就開始帶著包靠煙技員給我‘開小灶’。白天工作忙沒時間,她就利用晚上時間給我‘補課’。從品種選擇到采收標準,每一項都梳理得很清楚。”下洋河村新煙農馮愛建感慨道。
大田移栽是煙葉生產的關鍵環節。為了幫助煙農盡快掌握新推廣的水造井窖移栽技術要領、保障大田移栽質量,王振娟和煙技員們經常一天到晚待在煙田里,給煙農們講標準、說要領,手把手做示范,一對一傳授技術。
“王站長就是我們致富的領路人,大田移栽時給我傳授技術,病蟲害防治時幫我選配藥劑,煙葉采烤時給我講標準……去年我家種了70畝煙葉,純收入達到24萬元。”說起王振娟,上洋河村煙農趙德昌豎起了大拇指。
關心同事聚合力
呂匣煙站距離縣城約40公里,員工們一般只有在周末和節假日才回家。“工作重要,家庭也重要。大家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難可以隨時告訴我,咱們一起解決。我們既要干好工作也要照顧好家庭。”王振娟這樣告訴同事們。
女煙技員曾紅霞家在青州,孩子才3歲。去年煙葉收購工作開始后,因為煙站事務繁忙,工作人員需要常駐煙站。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振娟聽到了曾紅霞與孩子的通話內容。“媽媽,你答應我的事總說了不算,你什么時候能回家陪陪我?”隨后,電話里傳來孩子的哭聲。“乖,聽奶奶和爸爸的話,媽媽忙完這一陣就回家……”掛斷電話后,曾紅霞的眼角也掛著淚珠。
同為人母,王振娟能體會到曾紅霞的無奈與牽掛。她隨即與曾紅霞商量如何做到工作與家庭兩不誤,并提出以后回家的時候先開車送曾紅霞回家,以幫她爭取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王站長,你家里還有上高三的孩子,不能為了照顧我耽誤回家呀!”曾紅霞連連擺手。“你的孩子小,更需要人照顧,就按我說的來吧!”王振娟笑著“拍板”道。
王振娟對煙站同事的關心,也讓大家有充足的精力更好地開展工作,切實增強了全站員工的凝聚力。因為工作突出,呂匣煙站黨支部被臨朐縣局(分公司)評為優秀黨支部,呂匣煙站被臨朐縣寺頭鎮政府評為先進服務單位。
春種秋收,是農人的樸素愿望;幫助煙農實現種煙致富的夢想,就是王振娟和同事們不懈努力的方向。面對煙農的稱贊,王振娟總是笑笑說:“只要大家滿意,我的付出就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