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40周年。40年來,一代代煙草人為國家煙草專賣事業拼搏奮斗,燃燒激情、奉獻智慧、揮灑汗水,在各自的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伴隨著中國煙草走過不平凡的發展道路。今天,我們開設“深情回眸40年”專欄,讓我們靜心聆聽40年發展史的見證者、書寫者講述他們的煙草情緣與奮斗故事,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新時代把黨領導下的煙草事業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本文講述者王根長近影
前幾日整理書柜,發現一本《改革奮進30年》,隨手翻看間忽然驚悟,從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算起,我曾為之奮斗的這個行業已經“40歲”了!
放下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數十年難忘的點點滴滴浮現心頭。忘不了初到煙草時的忐忑,忘不了企業初創時的艱難,忘不了辦公樓落成時的喜悅,忘不了退休時的不舍……其中,最難以忘卻的是1986年年初那次讓我們真正打開工作局面、過程跌宕起伏的進煙經歷。
1985年年底,成縣作為甘肅隴南地區實施《煙草專賣條例》的試點,將煙草業務從原縣糖業煙酒公司剝離,成立了縣煙草公司。最初說有12人,有1人沒來,剩下11個人中,含我在內有6個從糖酒公司分流而來,5個從其他單位調入。公司最初的資產僅有原糖業煙酒公司分過來的一些水煙、煙絲和5000元現金,沒有辦公場地,只能臨時租用了縣食品公司的兩間辦公室,記得當時里邊只有一張快散架的寫字臺和兩把破舊的長條椅,破窗上的塑料紙在寒風中獵獵作響,寒酸的環境使得幾個同事總開玩笑說被原單位“掃地出門”了,自嘲中帶著一絲不甘,但在那個企業初創的特殊時期,可能正是這種不甘,成了在短期內凝聚人心和提升干勁的黏合劑。
起步很艱難。一是管理不順暢,當時成縣所在的地區公司還未成立,我們暫由天水市公司代管;二是渠道閉塞,雖然煙也是原糖業煙酒公司的主營業務,但與糖、鹽相比算不上重點,之前主要經營省內生產的水煙、煙絲和卷煙,但那時改革的號角聲早已傳到了這個西北的偏遠小縣,城里有些思想活絡的人紛紛注冊了個體工商戶。他們的經營方式更靈活,且當時沒有屬地進貨限制,有些個體戶“神通廣大”,已開始嘗試從云南、上海、四川等地采購卷煙,個別“大戶”甚至掛上了某某卷煙批發部的牌子,擁有了一定的市場和渠道影響力;三是資金缺乏,賬面上的幾千元連發放職工工資都支撐不了多久,而從原糖業煙酒公司接收來的水煙、煙絲在城里需求不大,在鄉鎮、農村也只能委托供銷社銷售,成本高、回款慢,短時間內無法支持我們將庫存“變現”的需求。
面對這種局面,11個人在我家圍著火爐開了三天會,最終決定兵分三路:第一路在街上擺地攤,將庫存水煙和煙絲盡快處理變現,并找個合適的門面為開批發部做準備;第二路,找縣政府和天水市公司尋求幫助和支持;第三路,抓緊時間去周邊幾個卷煙廠“磨”貨源,爭取暢銷煙,利用即將到來的春節打開銷售局面。因為有過跑采購的經歷,我分到了第三路。
記得出門那天是臘月初九,我們帶著一肚子“臘八粥”先去四川什邡和陜西漢中跑了一圈,開局還算順利,但后來就沒那么順了,我們在陜西渭南和寶雞都碰了壁。實在沒辦法,我從臘月十八起就“住”到了天水煙廠業務科,期間各種“耍賴”。后來看《亮劍》中李云龍找后勤部門“磨”手榴彈的情節,我就不由自主聯想起當年煙廠業務科長被我“磨”得欲哭無淚的表情。最后在省公司駐廠同志的斡旋下,煙廠終于同意將原準備給其他單位的煙勻出300件給我們應急。
感謝完各級領導,我就急著去找車,本以為簡單的事,卻因為前幾天連續暴雪,跑了所有知道的地方都沒找到愿意去成縣的車,雖然只有一百多公里,但雪天的山路足以讓大多數司機望而卻步。那時單位沒有電話,發出的電報也如泥牛入海,兩天聯系不上單位,心中“搞到貨”的驚喜被“運不走”的失落趕得無影無蹤。
1998年7月,王根長在煙田邊查看煙葉生長情況
臘月二十四上午,本想著實在不行再去市公司“磨”領導的我忽然聽到一個消息,有人昨晚看到一輛成縣拉礦石的卡車停在火車站貨場里。我大喜過望,趕緊借了一輛自行車往火車站奔去。冬天路滑,車技也欠佳,我一路“摸爬滾打”了兩個多小時才到貨場。幸好,車還在,而且司機也認識。
裝好貨已經是晚上九點多,停了兩天的雪又下了起來,司機說帶了防滑鏈,于是我們決定連夜出發。一路無話,車開得很穩很慢,雪也越下越大,走到離家四五十公里的麻沿河時,已經是凌晨兩點,司機是個老師傅,八盤山、梢子坡等幾個危險點順利通過,讓我的心慢慢放了下來。但或許好事多磨,或是樂極生悲,在一個平緩路段車身忽然猛地一個顛簸,然后“突突”響了幾聲拋錨了。司機罵著粗話下了車,我也趕緊跟下去,雖然問題很快被找到,但司機郁悶地說沒辦法修,要換配件,他去前面鎮子上買,讓我看車。
司機穿著我的軍大衣深一腳淺一腳走了,隨著手電筒的光消失在一個轉彎處,四周瞬時一片漆黑,車里溫度也越來越低,我窩在車里又冷又困,但卻不敢睡。我決定生一堆火,于是下車摸黑從雪地里找了一些雜草樹枝,在車附近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可雜草太濕了,根本點不著,沒辦法,我只能去車上拆了一個煙箱才把火點了起來。直到靠著火堆取暖的時候,我才發現火柴盒里只剩下了兩根火柴,不由又是一番“好險”的唏噓。
一直到凌晨五點多,司機和另一個人帶著配件回來了,他看到我就高興地說:“老王,幸虧你生火了。走半路手電筒沒電了,我們看到火光才找過來,果然是你。”
之后一切順利,不到七點車修好了,我們燒了壺水,吃著烤饅頭,喝著熱茶,人一下就暖和起來??赡苁亲咄辍氨尺\”了,好運跟著就來了,天亮了,雪也停了,東南方向的山巒間也透出了朝陽,天放晴了。
回到單位已經快到中午,整個單位沸騰了,從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到四五十歲的老同志都成了搬運工,300件煙很快被搬到了新租的批發部。大家再一次聚到火爐邊,訴說著聯系貸款的艱難,訴說著擺地攤的委屈,訴說著接到我的電報后那份開心和著急……
300件煙兩三天就批發完了,期間我們也用限量的方式挫敗了幾個大戶想要壟斷貨源的企圖,初步確立了煙草公司誠信規范經營的好名聲。經過盤點,我們“小賺”了一筆,添置了柜臺、辦公桌、電話等辦公設備,結清了拖欠大家的工資,還每人發了20元獎金和米面油等過節福利。歡笑聲中,大家對公司的稱呼從“單位”逐漸變成了“我們公司”,當初的那些不甘和怨氣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后來,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隴南地區煙草公司的成立讓我們有了自己真正的“娘家”,特別是隨著《煙草專賣法》和《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陸續頒布實施,我們的執法更有底氣,經營的規模和效益也不斷增長,我們陸續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網點和第一臺車,有了自己的辦公樓。幾十年間,雖也經歷了波折坎坷,但我們的信心從未動搖過,企業整體發展向好的勢頭也從未改變過。
近30年的艱苦奮斗和休戚與共,煙草的印記已深深融入了我的血脈。當年初到煙草工作時感覺到的是茫然和忐忑,今天再回首,心中則是滿滿的自豪和無悔。
我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喝茶,近40年過去了,每每端起茶杯,還是會想起那晚在冰天雪地里用燒開的雪水沖泡的那杯碎葉子茶,仿佛還能感覺到那沁人心脾的微微茶香在唇齒間留存。
愿我們的行業越來越好,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
(甘肅成縣縣局退休干部?王根長/文 甘肅隴南市局供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