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芹正在進行苗床噴藥。孫松攝
2月18日上午,一輛嶄新的白色越野車緩緩駛入山東省高密市西屯育苗工場。當大家都在好奇來者是誰的時候,王躍芹輕輕地打開車門向大家招呼,嘴角的笑容溢滿了幸福。
“王隊長提新車了,祝賀啊!”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方市煙站煙技員王令仁抱拳恭喜道。“這還得感謝煙草公司為我們這些農村婦女提供工作崗位呢,這不前年還清了房貸,去年又攢了點錢,買了這輛車,讓咱農村婦女也趕趕時髦嘛!”說著,王躍芹的眼中閃過一道堅毅的光,她想起了這十幾年來的泥濘與風雨……
王躍芹出生于1973年,是高密市柴溝鎮白家莊村人,從初中畢業到現在,她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她是從2004年開始接觸煙葉種植的,當時正值高密市局(分公司)大力發展煙葉產業,推行規模化種植。吃苦耐勞的她,來到了當地種煙大戶張蘭華的煙葉農場打工,在煙田中一干就是18年。
煙田里的“鐵娘子”
“一天可以背32桶藥。”這是王躍芹在煙田里噴藥的工作記錄,至今無人打破。每當有人問她為什么那樣賣力氣的時候,她都會笑一笑說:“我干活就是這么個急性子,就想著盡快干完,腦子里沒有想那么多!”
有一年降水量很少,無法滿足煙株的生長需求。張蘭華的200多畝煙田正處于旺長期,急需澆水灌溉。可讓人犯愁的是,當時正處于麥收時節,大家都在忙著收小麥,沒有人愿意通宵熬夜去澆煙。“老張,讓我來吧!”王躍芹主動請纓,這讓張蘭華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一直在心中想著有個男勞力站出來幫他一把。200多畝煙田,經過兩個人五天五夜的連軸轉,終于澆完了。“這五個晝夜里,王躍芹只睡了十多個小時!”想起當年這件事,張蘭華感動地說。
“王躍芹的身體像是鐵打的,從來沒有聽她喊過一次累!”這是張蘭華對王躍芹的評價。“干活哪有不累的,誰說我不會累?只是我不會偷懶罷了!”每當有人談起她是個不知疲倦的人,王躍芹都會這樣回答。
隊伍中的“指揮棒”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煙田管理的環節較多,對于大型種煙農場而言,從物資的提前準備到田間地頭上的活計分配,都離不開有條有理的安排部署。關于這些管理方法,作為有心人的王躍芹從自己的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了寶貴經驗。
“同樣是10個人的隊伍,為什么你的活總是干得那么快?”同樣是種煙大戶的王光樂請教張蘭華。張蘭華拍著大腿笑著說:“因為我們的隊伍中有‘指揮棒’!”
每次開工之前,王躍芹都會騎著電動車一趟一趟地穿梭在幾塊煙田之間。她通常都會提前15分鐘趕到,把水壺送到要進行作業的煙田地頭上,用一些樹枝插在煙壟上做好標記,為大家布置好合理的工作任務。等大家都到齊時,她帶領大家一起投入勞動。因為每次她都會給自己多分出一定的工作量,所以大家對她都很信服,干活格外賣力,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干活之前先規劃好,干起來有了目標,就特別有干勁兒!”王躍芹這樣總結道。
技術上的“土專家”
近年來,高密市局(分公司)認真貫徹落實行業上級工作要求,積極探索煙葉種植“托管化服務”模式,組織建立專業服務隊。2019年,在方市煙站的努力下,第一個專業隊成立了,王躍芹被一致推選為專業隊隊長,不僅因為她吃苦耐勞懂管理,還因為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土專家”。
雖然只是初中畢業,但王躍芹的學習總結能力很強。從長期的親身實踐中,她總結了關于煙葉育苗、大田管理、煙葉采烤、分級加工等各方面的知識。
高密市局(分公司)第一次將育苗工作托管給王躍芹的專業隊時,多年負責育苗工作的老技術員禚照卿針對有些重點技術問題對其進行提問。“一般多少天會出苗?”“苗棚內的溫度不能超過多少?”“第一次追肥需要如何配方?”有些問題連一些技術人員都有點拿不準,胸有成竹的王躍芹一一作出了準確回答,并講了一些自己積累的育苗方面的心得。
“請各位領導放心,我一定會為煙農培育出無病壯苗,因為我在煙田里干了這么多年,知道種煙的辛苦,我會把每一株煙苗當成我的孩子一樣去照顧,絕不會馬虎的!”王躍芹誠懇的話語剛落,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