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趕路人,在煙草系統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郞;在河南潢川縣魏崗鄉是村民愛戴的村干部,他就是潢川縣煙草專賣局駐魏崗鄉郝樓村第一書記李向東。2019年,帶著組織的重托,他扎根郝樓村,擼起袖子、撲下身子,奮戰在扶貧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駐村第一書記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帶領村民闊步邁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做合格黨員,凝聚群眾信任之火。”是李向東在扶貧日記上寫下的第一句話。駐村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李向東以身作則,帶著目標任務深入郝樓村全村17個村民組,24個自然村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按照“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挨家挨戶串門子,逐門逐戶摸底子。磨破的鞋底見證了這位趕路人的扶貧足跡。
“五保戶”徐建喜常年癱瘓在床,無任何勞動力,他的兩個女兒大的上高二,小的上初一。如何避免因貧輟學,如何保障入學生活?李向東一方面鉆研教育補助政策,積極申報助學項目,使她們學費、雜費全免,同時還享受“雨露計劃”“營養改善計劃”每年1450元的生活補助;另一方面通過本單位募捐及向社會愛心組織求助,籌集2.1萬元的物資。孩子能正常上學,令徐建喜感激不已:“謝謝李書記!我一個癱子趕上好時代,遇到好人啦,我都不知道咋回報你啊!”李書記笑著說:“老弟啊,你就安心讓孩子好好讀書,長大為祖國做貢獻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治窮先治愚,求學路上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李向東從未動搖的扶貧理念,他另一個堅定的扶貧理念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郝樓村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力的弱勢群體,李向東就縣里鄉里的跑協調跑救助,就是跑斷腿也要給這部分人兜底,但在郝樓村還有很多沒技術沒方向的人徘徊在溫飽線上,要想真正脫貧致富,當務之急是發展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李向東了解到郝樓村水域多,地理條件適合養小龍蝦,于是就重點把貧困戶陳靜作為養殖帶頭人,確定了縣委、縣政府扶持的“蝦稻共作”養殖模式,大力發展小龍蝦養殖。同時李書記還根據縣漁業發展政策,為她家申領到了縣財政的獎補措施資金。當年,陳靜家的綠色無公害稻米便走俏市場,小龍蝦也喜獲豐收。陳靜家成功的“蝦稻共作”模式,讓全村人紛份效仿,截止目前,郝樓村有76戶村民發展“蝦稻共作”養殖,產業扶貧摘下了眾多貧困戶的“帽子”。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李向東就這樣和郝樓村長在一起。從初來乍到時,群眾看到李向東這個“外地人”默默路過,到現在一見到他,就跟“李書記”說個沒完,這就是群眾認可。下雨了,看一看貧困戶的屋子漏不漏;天冷了,摸一摸貧困戶的被子暖不暖。哪里有召喚,哪里就有他的回應;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疫情防控的前沿上有他,抗洪搶險的一線上有他,他不是超人,他是群眾的貼心人;他不是巨人,他是不忘初心的趕路人。
任期屆滿,李向東書記終將離開,離開這個曾經陌生而今熟悉的郝樓村,這里的一田一坎、苦樂酸甜全烙在了李書記的心上。忘不了“五保戶”徐建喜的女兒偷偷塞來的蘋果;忘不了王玉芳大娘感激的淚水;忘不了孩子們舉著獎狀興奮地來報喜……扎根郝樓村,與村民共勞作、同謀事,李向東把心留給了郝樓,留給了渴望發展、期盼致富的村民。
從2014年以來,潢川縣煙草局不忘本職責任義務,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投身于“扶貧攻堅”的偉大工程,在派駐三任“第一書記”的接續奮斗下,魏崗鄉郝樓村產業興旺、道路暢通、住房嶄新、村容整潔......郝樓村完成了她的鳳凰涅槃!
這是一代煙草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也是一個百年政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壯闊史詩,李向東常說:我是一名黨員,我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樸實的話語,是對時代之問予以的最精準有力的回答。如今,鄉村振興的紅霞穿破云層照亮天際,也照亮了秀美小村——郝樓。回眸一望,萬點星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