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撒馬依村,提到肖保良,人們總會對他豎起大拇指,并親切地稱他為種煙能手。1998年,成家不久后的肖保良初次嘗試種植烤煙,從此,潛心深耕烤煙種植二十余載,一直腳踏實地,勤學好問,不斷在實踐探索中提高種植收益。在他的帶領下,種煙這一“致富經”不僅幫助鄉親們摘掉了“貧困帽”,還過上了好日子。
初見肖保良時,濃眉下一雙慈善的眼睛顯得烔炯有神。由于長年在田間地塊勞作,經歷風吹日曬的肖保良,皮膚黝黑,發間已隱隱約約長有白發。盡管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一些痕跡,但在他笑容里卻洋溢著滿滿的知足。
從開始種植烤煙到現在,從最初的10多畝到現在的30多畝,肖保良在辛勤努力下,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規模也逐漸擴大,除自家的土地之外,他還從其他農戶家租地種植,希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靠山吃山,靠地吃地,肖保良認定自己就適合吃種煙這碗飯。也正是靠著這塊土地讓自家的孫子有書讀,讓兒子娶上媳婦,讓家里蓋起了小洋房。
肖保良編桿煙葉準備裝烤
種植經驗是底氣
剛開始種煙的時候,肖保良也是個“愣頭青”,不知道怎么養護,不知道怎么烘烤,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既然瞅準了烤煙產業,就要用心去學,用心去栽,一定能有好收益。”肖保良一直這么告訴自己,經過一年的用心栽培,加上村里老煙農的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初出茅廬的肖保良獲得不錯的收入,甚至超過了寨子里的一些老煙農,逐漸成長為村里的種煙能手。
在撒馬依村,云煙100是這里的主栽品種。現在,說起如何種好這個品種,肖保良可是有一肚子經驗想交流。“每年我都對栽煙土地進行輪作,從不接二連三的使用同一地塊。冬天,就把閑置的土地深耕曬垡,田間的一部份蟲卵在冷的時候就會被凍死,晴的時候就讓大太陽暴曬,就當消毒了。移栽時,我都是施用農家肥、山上的腐植土兌著放到塘里,這樣煙株生長環境就會通透、疏松,根系就會很發達,煙長勢也好,產量就能上去。”肖保良掰著手指頭就自己的種煙經驗數了個一二三。
20多年與田為伍,與煙為伴的經驗,讓肖保良的種植底氣越來越足。隨著大田里的棵棵煙株逐漸成熟,烘烤季也隨之到來,這時的肖保良又坐不住了,“我勸大家不要忙于采烤,中上部煙我都使勁的養,到成熟了才一次性采摘4-5片葉子。養到位,煙葉身份適中,內含物質豐富,產量能達到170-180公斤/畝,也容易烘烤出金黃色的煙葉”。
黨員先鋒沖在前
肖保良不僅是種煙能手,是村小組長,更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心中黨旗高高飄揚的他,始終不忘自己為民服務的初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和溫暖著村民們。
幾年前,由于地形條件限制,撒馬依村是附近出了名的“飲水困難村”。每逢移栽時節,要在最佳節令把烤煙移栽下去,確保煙農利益不受損,實屬嚴峻的考驗。
時間迫在眉捷,天一直不下雨,他急得整夜睡不著覺。與煙葉收購點點長商議后,他查看了有水源的壩塘,計算容量。半夜三更打著手電筒去找尋出水口,挖小渠讓水流引入壩塘;購置抽水機、發電機、花油布、水袋、大桶等抗旱設施;組織煙農在栽煙地塊附近臨時開挖蓄水小塘,以滿足生產用水。
移栽季節,為了讓村民們有序拉水運水,他提前給拉水車輛編好號,按秩序有條不紊地組織抽水、拉水運送到不同區域地塊,以方便煙農栽煙。
水拉到地邊,煙農們也都一個勁地忙著栽煙,生怕跟不上移栽進度,但此時的肖保良卻忘了自己幾十畝的用水還沒有著落。老伴總責怪他,把別家的栽煙用水問題解決了,卻忘了自家。他只是耐心地勸解道:“水是流動的,總會有的,不要著急,先僅著大家用。我是一名黨員,又是村組長,他們都當我是主心骨,不能負了鄉親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