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中煙駐馬店卷煙廠動力車間生產現場,經常會看到一位30多歲的職工,挎著維修包,手持點檢儀,就像是帶著聽診器的醫生一樣,穿梭于“龐然大物”之中,細心地呵護著這些設備,他就是維修電工高冠升。
一支電筆“繪初心”
“高師傅,你怎么還留著這么老的電筆啊!”
“這是我剛上班時使用的第一支電筆,留著做個紀念。”
這支筆是高冠升上班時第一次從師父手中接過的電筆,陪伴他進行了無數次的檢修工作,同時“做一個大工匠”的理想種子,也在他心底深深地扎根,并且努力向上生長……
高冠升進行設備點檢
2008年,高冠升畢業后來到該廠,成為一名電修工學徒。電氣工程專業的他下定決心要學會一技之長。然而,學校學的知識和現實的設備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他就堅持每天自學專業知識,把每次維修都看作一次豐富的“直播課堂”。每當設備發生故障,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備工具、搬材料,全力協助師傅排除故障。他還會把關鍵信息及處理重點都記下來,回去后反復鉆研、揣摩。
就這樣鉚著一股勁,高冠升邊學邊干,終于在一年以后,從師父手中接過了屬于他自己的第一支電筆。通過不斷地維修、復盤、總結、創新,慢慢的他從“小高”變成了“高工”,從小白變成了維修頂梁柱,面對車間錯綜復雜的設備,他練就了一套嫻熟的維修本領,在自己大工匠的理想路上,不斷前進,不停進步。
一個維修包“守本心”
“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得提前看看,做到心里有數接班時才踏實。”
生產現場每一臺關鍵設備、重要接線、隱患點都裝在他心里,哪兒需要高度關注,哪兒在特殊天氣容易出問題,他心里都有本賬。
設備一出故障,工友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高工”。
一次,在鍋爐試運行時,無法正常啟動,此時已經是夜里十點多了。
“喂,小高啊,鍋爐這會沒法啟動,你來廠里看看吧?!?/p>
“好。”高冠升沒有再說其他,立即往廠里趕。
最終,經過一項一項排除,高冠升找到了癥結,成功完成維修。到了現場,又檢查了一遍,確保沒問題后才返回家中。
“每次遇到技術難題,我們都能感覺到高師傅心里特別著急。有時候,他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眉頭緊鎖,一句話也不說,連飯也不吃?!蓖聜兓貞浾f。
一次,空壓機總是出現壓力不足的報警,由于疫情原因,設備廠家不能及時到廠里解決問題,高冠升得知這個情況后,總是跑到空壓站查看,甚至在夜里停產后,也會來觀察情況。用他的話說,他有點強迫癥,設備出現問題了必須解決,不解決自己就像掉了魂??伤盍艘惶?#xff0c;仍未排除故障?;氐郊?#xff0c;茶不思飯不想,就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他一遍遍從網上查詢資料,又一次次與設備廠家進行電話溝通,最終確認了設備故障。一晚上他興奮的沒睡著覺,腦子里全是故障已經確認,用什么辦法可以解決的問題。第二天一上班,他就按自己晚上的構思行動起來,終于成功解決了故障。
高冠升向徒弟講解設備點檢原理
這樣類似的事情,在他身上還有很多。技能扎實、責任心強很快成為他的代名詞,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生產現場設備出現疑難雜癥,只要看到高冠升出現,大家都會定下心來說:“你來了,我們就放心了?!睂I技術的不斷積累,讓高冠升的維修技能水平也變得日益成熟起來。
一間工作室“鑄匠心”
2018年,動力車間成立了“王小沈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工作室的一員,他把打造一支過硬的技術工人隊伍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努力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傳幫帶”作用,幫助企業技能人才成長。
高冠升為創新工作室成員授課
“隨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現場流程由人工操作到現在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管理,高工一有空就坐在電腦前學習,大家在新技術、新應用領域的學習和吸收都是他引領的?!蓖降軇㈨樌f。
高工帶徒弟時很注重思路引導,“他不會直接告訴我們怎么做,但會提供思路,讓我們追根溯源,舉一反三。”
“記得有一次,我自己在電腦上摸索ifix監控軟件的使用方法,結果導致了現場監控電腦出現了一點故障,無奈只能給高師父打電話,他過來沒有責怪我,而是引導我一步一步的說出自己的看法,指導我去自己動手解決故障?!薄案邘煾冈谖倚闹邪?#xff0c;就像一座大山,比較沉默安穩,他就是我們的依靠。”徒弟張宏偉說。
“搞技術是永遠也學不完的,如果不學習,尤其是智能化先進制造越來越多,設備就把你淘汰了?!备吖谏f。現在他主要的目標就是帶更多的徒弟,匠人精神的傳承、把手藝傳下去,是他最開心的事。
一步步走來,一支電筆、一個維修包、一間工作室,成就了這個80后設備維修達人,高冠升十幾年如一日,正以腳踏實地的作風和精益求精的態度詮釋著一名作為駐煙人的忠誠與擔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