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柯研為老人圓了“出書夢”。柴小琴攝
“感謝柯書記,幫我實現了‘出書夢’……”4月20日,在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雷家店鎮過路灘村村民芮常存家里,老人緊緊握著英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駐村第一書記柯研的雙手,激動地說道。
結緣“打油詩人”
2021年8月,柯研調任縣煙草局駐雷家店鎮過路灘村第一書記。柯研在開展入戶走訪時,看到一位老人拿著紙筆在寫東西,嘴里還哼唱著民歌。得知柯研是新來的煙草局駐村書記,芮常存立馬將自己創作的詩歌拿出來,同他分享。
看著老人抱出一摞小本子,柯研隨意翻開一本,上面寫滿了原創詩歌。本子雖然很破舊了,但每首詩都是工工整整的,讓柯研倍感意外。芮常存介紹自己平時就是喜歡寫寫“打油詩”,寫詩歌的零感和素材都來源于生活,自娛自樂。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言語中透著對生活的熱愛。自駐村以來,柯研與兩個鄉鎮五個村幾千名村民打過交道,還是第一次遇到這么與眾不同的“詩人”。
芮常存老人今年76歲,是英山縣雷家店鎮過路灘村14組村民。初中畢業后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曾在村小學擔任過兩年的代課老師,業余愛好是讀書看報。報紙副刊上的一些文章讓他心生感動,啟發他也開始嘗試著寫些關于鄉村生活、風土人情的詩歌。2002年某次偶然的機會,芮常存接觸到本土的農民詩人,欣賞到不少佳作,從此點燃了他心中創作的火焰。
芮常存的寫作條件極其艱苦。作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必須用在種糧種菜和家務上,寫作只能是偶爾農忙抽空期間寫寫。有時候一邊做家務,一邊找靈感,隨手就記上一筆,然后是利用下雨天不能干活的時間集中寫作,這樣積少成多。
為了鼓勵老人的創作熱情,柯研多次自費購買稿紙和書筆贈送給老人。在一次次的交流與鼓勵中,芮常存老人把柯研當做知心朋友、詩友,每有新作,就迫不及待拿給柯研欣賞。
“詩教”淳民風
芮常存的詩歌,既包括以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解讀的宣傳惠農政策,還有一些就地取材的內容,把周邊的好人好事加工成通俗易懂的語句,教化村民,純正民風。
“我愛家鄉雷家店,鄉村振興浪潮掀……”“黨政引領舉紅旗,鄉村振興出效率……”芮常存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歌頌鄉村振興以來的巨大變化。
芮常存的創作充滿正能量,更多的是表揚村里的好人好事和禮贊文明新風,如“好婆好媳好典型,單表形象徐二嫂。接個兒媳素質好,進門敬賢又孝老……”“文明又禮貌,人人記心中……”
“活字印刷畢昇創,利及中華,福澤中華……”為紀念英山縣畢昇紀念園開園,芮常存連夜創作了《采桑子》《漁家傲》等三首詩歌。第二天一大早,芮常存就來到村委會門口,等著柯研為新作提意見。
21年來,芮常存筆耕不輟,堅持寫詩,以其簡潔、通俗、朗朗上口的群眾語言點贊好人好事,弘揚文明新風,讓民風更淳樸,讓鄉愁更濃郁。
助圓“出書夢”
21年來,芮常存已經陸陸續續創作了幾百首詩歌,他創作的詩歌完全靠手工寫,零零散散的,時間久了也遺失了不少。
一天,柯研在電腦上處理電子文檔時,突然想到,如果能將芮常存的手寫稿都變成電子文檔,就可以永久保存下來。柯研每天利用工作之余,幫助芮常存老人先把文稿整理出來,再與芮常存校對,經過精心挑選,整理出多達1.8萬字的142首詩歌。
芮常存是脫貧戶,家庭條件并不好,前幾年老人身體不好,還做過心臟支架手術,欠下不少債務。雖然家庭生活比較繁瑣,卻絲毫不能磨滅芮常存創作的信念。最為難能可貴的還是精神層面,面對別人的不理解,絲毫也不能動搖他創作的決心。“詩歌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我自己經常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再難再苦再累我都要擠出時間,寫出我所經歷的一些事一些情。”年逾古稀的芮常存對今后的創作之路依然充滿信心。
過灘村村支書徐向鋒提到:“芮常存平時不但要干農活,還要寫作,寫作的時間都是他一點一滴地擠出來,確實不容易,就像他自己經常講的一樣,寫作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兩極,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據了解,芮常存年輕時就非常喜歡文學創作,雖然家庭生活較為困難,但是芮常存幾十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寫作的夢想。老人心中一直以來想出一本詩集,把創作的詩歌都能保存下來,圓自己的文學夢。為了幫助老人圓夢,柯研再次自掏腰包,為芮常存老人印制了50本詩集《夕陽習作》。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手寫稿變成了鉛字,那種高興與激動的心情,讓芮常存老人無法用言語表達,激動創作了一首打油詩,專門感謝煙草局駐村書記柯研的支持與幫助。
《憶江南·柯書記真好》
柯研君,駐在過灘村。第一書記是職稱,舍己代我出版書,不要我現金。
不圖報,謝絕我相請。自找麻煩愿花錢,君子愛才如愛命,真是我恩人。
芮常存,從代課教師到進城務工,從家鄉務農到再到文學創作之路,并發表詩集作品,是新時代新農民的模范代表。他的作品根植于“三農”,以豐富的生活,細膩的情感,唯美的詩意,抒發歲月鄉愁,記錄時代脈搏,謳歌振興發展,暢想美好生活;點燃鄉土詩情火種,吹動鄉村文化新風,展現農村農民新風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