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煙常德卷煙廠已經走過了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有著一批又一批奮斗者。他們是運動員,傳遞著時代的“接力棒”;他們是常煙歲月的見證者、參與者,克服艱難險阻,踔厲奮發,用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品牌。如今,新時代的奮斗者正用智慧和力量推動現代化卷煙工廠的車輪滾滾向前。
70后的工作筆記
一枚金光閃閃的黨徽,一個簡單干練的平頭,一身干凈整潔的工裝,這便是“70后”中控操作工王光明工作中的“標配”。廠部“優秀黨員”“工作標兵”“勞動模范”,公司“匠心英雄”,他榮耀滿身,提起這些他只是擺擺手一笑而過,而當翻開他厚厚的筆記時,他便打開了話匣子。
“從部隊轉業到地方是人生的一大轉折,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非常不容易,當時心想只要有正常工作做就夠了,如今能有這么好的一個工作平臺,我很滿足,一心想為這個企業出好力,不能對不起這個飯碗。”他2005年退伍復員到常德卷煙廠,十七余載的常煙生活,讓他的眼角積攢了歲月的痕跡,筆記本更是承載著他轉業至今的點點滴滴。筆記本的封面記錄著三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攻不破的堡壘;能夠做的事盡量做好,做不到的事想辦法做好。
轉新搬遷期間,他壓力很大,困難很多,調試節點十分緊張,總共只有8個多月的時間,從預處理一直到制絲生成成品,6條線的調試任務,每個節點每個工序銜接非常緊湊,到什么時候要落實哪些事、調試哪些設備,到點都必須完成,而大家都是加班加點趕在進度之前,這才為突然面臨的疫情困境,搶出了許多寶貴時間。
不僅工作上節奏快,生活中壓力也很大。他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不惑之年的王光明時常說自己是走進了“困惑之時”,但他的心里很明白:“工作上的事也不能因為生活上的壓力造成影響,畢竟這是我們的飯碗,飯碗端不牢的話,我想這個家庭更不穩定。”工作中不上手的地方就一遍遍磨合,原理上不理解的地方就一個個頓悟,同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用心去教,通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將工作中的疑難雜癥一一解決,這就是他奮斗的方式。
80后的螺絲釘
“80后”制絲車間機械技術員涂宸宇。進廠之后他印象最深的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幸福,一種是孤獨。他說:“讓我幸福的是,常煙師帶徒的傳統,不管是同事還是老師傅,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照,技能傾囊相授,生活體貼入微,讓我感受到溫暖,有家的感覺。”強烈歸屬感之后是意料之外的孤獨感。當時在聯合工房老預處理,技改后分成新預處理車間和老預處理車間,他便從老預處理調到新預處理,由于重新組建,人手不足,每一個班僅有一名電工,“之前是和師傅一個班,做任何事情都有底氣,如果有事情處理不好,還有師傅可以依靠,技改之后,就只能靠自己了。”因為擔心自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耽誤生產,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埋頭苦學全力以赴,用最短的時間摸清新設備原理,提升技能水平,成功保障了生產正常連續,平穩度過了獨當一面的跟班生涯。“其實,這樣的孤獨感讓他有了壓力,同時也有了獨自前行的動力。”
七年時間,他苦干實干,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本領過硬的維修工,用螺絲釘一樣的擠勁和鉆勁在崗位上磨礪。
因業務能力出色,他獲得參與制絲線調試的機會。疫情前,他克服和老外文化理念與風俗習慣的巨大差異,當一名合格的現場翻譯的同時,還要消化新技術、進行成果轉化;疫情期間,更是要突破技術封鎖,自主攻克程序和系統上的難題,但他從不覺得累。“能讓我參與這么大一個事,是對我的認可,內心有一種原始的驅動力,就想要把這個事搞好。”天生樂天派的他,遇到困難“只管去做,大不了投入更多的精力”,這就是他奮斗的方式。
90后的空杯心態
生活中陽光愛笑、工作中做事靠譜,團支部宣傳委員、班組小助手、見習工藝員,都是她的身份,這位女孩就是“90后”多面手劉雅瓊。
入廠兩年來,她不斷補齊短板,從剛開始的“寫作困難戶”,到現在的“寫作小能手”,數十篇發表在行業報刊的稿件是她持續努力呈現的成績單。現在的她工作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小小的身體里像是有著用不完的能量,但其實她也曾焦慮過迷茫過。她說:“這兩年中承接的事情有很多,換過六個崗位、當過通訊組長、分管團青宣傳工作等等,有時候會感到壓力很大,心里會焦慮。”但是在前輩同事的帶領下,她已經能夠把準工作輕重緩急,在學中練,在練中學,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工作量很大的時候,她也會發揮團隊力量,就不會覺得工作中的事情很繁瑣。
“我成長在濃厚的奮斗者氛圍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身邊的模范有很多,他們像航標,也是引路人。”她認為很多方面都值得向師傅們學習。不擅長的就多學,不懂的就多問,不熟悉的就多練,空杯態度、謙虛努力、不斷學習、永不止步,這就是她奮斗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其奮斗的方式,時代不同,青春一脈相承,當一代代心血匯聚成磅礴的力量,常煙人將繼續以奮斗者姿態,把優秀的技能和精神傳承發揚下去,書寫新時代的華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