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新鮮的土雞蛋,磕入碗中,把切好的小蔥放進碗里,用筷子把雞蛋攪散,鍋里倒入少量的油,打火。等鍋里的油開始冒小氣泡,將打好的雞蛋糊倒入鍋里,“刺啦”一聲,蛋液的邊上冒著一點油花翻卷起來,迅速用鍋鏟翻拌一下,蛋液略微凝固,然后就關火。
“火雖然關了,但是鍋還是熱的呀!用剩下的余溫燜一下雞蛋就足夠了,又不浪費天然氣,也不會把雞蛋炒得太老。”正在講話的人叫許杏蘭,今年48歲,家住云南省云龍縣團結彝族鄉團結村龍期社,種了20多年的烤煙,是當地煙葉收購站聘請的炊事員。
“我的廚藝是從小練到大的。”那會兒,許杏蘭娘家條件不錯,靠著養山羊和種烤煙,吃穿不愁。雖然家里條件不錯,但是從小就有吃苦耐勞、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品質。
工作中的許杏蘭。
2000年,許杏蘭嫁給團結村的盧忠橋,從關坪村嫁到團結村,雖然離娘家有點遠,但是許杏蘭適應能力很強,飯菜做得好,家里人大快朵頤的同時,她臉上幸福的笑容藏不住。2018年底,當地煙葉收購站的炊事員因家里有事離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許杏蘭來食堂幫忙,可口的飯菜讓大伙兒贊不絕口。在征得家人同意后,許杏蘭通過了第三方的招聘考試,于2019年初成為當地煙葉收購站的炊事員。
每天做兩頓飯,中間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做好工作的同時,許杏蘭把家里家外都照顧得很好。煙葉收購站的食堂工作也分季節性,收購期間中午要到一兩點才吃飯,下午飯做好衛生打掃好準備回家已經天黑了。“雖然會覺得有點辛苦,但是過得很充實開心。”許杏蘭笑著說道。工作人員有時候下鄉回來得晚,許杏蘭看在眼里,體貼在心里,無論幾點回來,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
許杏蘭的貼心也遠不止這些。冬天天氣冷她會隨時燒幾壺熱水擺在辦公區和食堂,家里面自己種的玉米、豆子會摘來食堂做給我們吃,家里殺年豬也會熱情地邀請大伙去吃年夜飯。每次去菜市場買菜都要和菜販講價,并記好每一筆開支。
生活中的許杏蘭。
2022年煙葉收購站招聘保安,許杏蘭看了招聘要求,她老公符合條件,于是回家就把這好消息告訴她老公,在許杏蘭的鼓勵下她老公去面試并成功通過,競聘上了保安崗位。煙站的門衛室從此亮起了一盞燈,也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小家。夫妻倆一個做飯,一個守護煙站安全,把煙站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條,飯香四溢,煙站環境不斷變好。
當地彝族群眾能歌善舞,業余時間,許杏蘭還喜歡和朋友一起唱民族歌,一起跳民族舞,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時間過得很快,每天兩頓飯的工作,已經陪伴許杏蘭五年了。看似平淡的日子,許杏蘭很知足:女兒如今已高中畢業考上本科,九月份開始大學生活。她還有一個兒子,也馬上讀五年級了。多年來的辛勤勞作,家里也蓋起了農村自建房。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做飯,便是這煙火氣。燒柴火灶,一到飯點,便是炊煙裊裊,灶里的木柴燃燒著,灶上有一個大鐵鍋,里面燒著菜,飯菜香彌漫在小小的廚房里,精心熬煮出來的一碗湯、香噴噴冒著熱氣兒的一碗白米飯、剛出鍋的一碗紅燒肉,傾注的都是許杏蘭滿滿的愛,溫暖著煙站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