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追求不同,付出的自然也會不同。”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從李本林的口中說出來,卻如此地引人深思。
李本林,云南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瀘西復烤廠(以下簡稱“瀘西復烤廠”)車間的一名工人。清瘦健朗,和煦的眼神中透露著堅毅,一頭“奶奶灰”的發色看著頗顯潮流,但這是來自58年歲月的自然暈染,是來自車間機器轟鳴中年復一年的沖刷和日復一日的蹉跎。
1985年,在西南邊陲的紅高原瀘西,一座工廠正在這片紅土地上孕育,時年19歲的李本林,正是建廠時最早的15名耕耘者之一。
“那時候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排水溝、機坑都是我們一個個挖出來的。”條件的艱苦不言而喻,而多年來李本林一直堅守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把堅守當成自己的人生信條,成為了全廠干部職工人人豎大拇指的稱贊對象。
把水分、質量控制在指尖,這是李本林獨有的“絕技”。凌晨一點左右,李本林身影又出現在生產機器旁,這是他多年以來養成的定期巡檢習慣。“只有自己親自摸過、看過心理才踏實,產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不認真對待,怎么能夠成材呢?”李本林對跟學的青年員工語重心長的說道。這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讓李本林練就了獨有的指上功夫——用自己的手感憑經驗就能控制產品的水份、溫度,成為了生產車間一臺移動的質量檢測器。
“這種特有的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年輕的時候,李師值班,他的手除了上廁所和喝水,始終在操作表上,就連睡覺都保持一只手摸著操作表,不然心里不踏實。”李本林在車間里多年的老同事如此說道。
李本林始終把自己作為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用責任心推動產品質量的提升。設備出問題,自己立馬動手進行維修,確保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機器正常運行。遇到產品質量問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討論,尋找最優的解決方式。“在工作中,不遇到問題是不可能的,有時候想解決方法,經常整晚睡不著,就想著怎么能快點解決,避免下次出現這樣的錯誤,一個地方不能摔倒兩次,要不然對不起這份職業,自己內心也過不去。”李本林微笑著說道。
有責任更有動力,李本林在車間帶出了很多徒弟,一絲不茍、精于求精的工作態度是他多年堅守的準則,也正是在像他一樣的車間老職工帶領指導下,廠里這么多年烤季加工任務都是圓滿完成,所有工藝指標均滿足與客戶簽訂的加工技術協議要求,做好做實了“客戶有需求,滿足我來做”的服務理念。
“今年我已經工作38年了,經我手產品還沒出現任何質量問題,我再過幾年就退休了,我將繼續堅守好崗位,希望退休時能拍著胸部說,從業一輩子我經手的產品無任何質量問題,給自己的從業生涯劃上一個圓滿句號。”李本林充滿信心地說道。
2009年李本林查出患有肺大泡,但他從不抱怨生活中的困難,依然堅守車間生產一線,依然和同事們一起“三班倒”,始終堅持著嚴謹、務實、勤奮的工作、生活作風,用良好的作風帶動形成良好的家風。多年以來,他堅持身體力行地用行動影響帶動家人,成為了其他人眼中的模范家庭。“從我孩子小的時候,我就堅持每天睡在孩子后,起在孩子前,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確保他們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好在孩子們比較爭氣,生活學習不用怎么操心。”李本林的兩個孩子一個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個仍在求學。談起孩子,李本林謙虛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信心。
理想目標是很容易樹立的,但是在實現理想目標的征途中多數人卻遇難而退,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李本林用自己多年的生活工作實踐給出了一種指導——那就是多年如一日的堅守。
夜幕下,兩層多高的生產機器在高速運轉,李本林清瘦黝黑的身軀又在車間來回巡視,用那一雙飽經風霜的手,一遍遍觸摸著葉片和鋼鐵的溫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