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要站在技術最前沿,跨越一道道難關,攻克一道道壁壘。
李志勇,漢族,1972年生,中共黨員,福建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師,廈煙公司卷包車間包裝機組長、高級技師。
敢拼才會贏
一個凌晨,李志勇接到緊急電話,讓他連夜趕往車間。因為GDX2包裝機的5號輪輪體定位失準,2號輪推接桿動作無法協調,這讓正在打樣的卷煙樣品包裝質量出現了大波動。
一邊是品牌升級迫在眉睫,新品上市刻不容緩;一邊是無先例可循的自主改造遇到了瓶頸。如何讓設備快速實現從包裝常規煙支到包裝中支煙的“變身”,這一重任落在李志勇及項目組的肩上。
然而,從無到有的創新同樣意味著重重險阻和挑戰。“如果一直找不到突破口,新品上市就要開天窗,我們每個人都頂著壓力。”李志勇說。
改造只許成功不能失敗。李志勇與項目組成員摸著石頭過河,憑著經驗一遍遍試驗,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那道光。
項目組為5號輪輪體設計了2mm、5mm和7mm三種不同規格的定位套。經過十幾次多輪比對,把5號輪整個輪體往外平移7mm,終于為煙包折疊成型找到了效果最佳的方案。
針對推接桿動作不協調問題,他們一邊改變傳動齒輪的嚙合輪齒,一邊調整推接桿驅動凸輪的起止相位并重新擴孔配鉆,最終完美解決。
面對問題,李志勇習慣潛心琢磨,因為他相信敢拼才會贏,頑強而堅定的行動力才是攻堅克難的砝碼。他說:“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摸透設備原理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李志勇徒弟吳委源說:“師傅常常把‘死磕就對了’掛在嘴邊,他身上這種鍥而不舍的勁兒,總能讓大家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46天的爭分奪秒、“過關斬將”,李志勇帶領團隊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支煙設備改造成功,不僅為企業節省了近千萬元的改造費用,還助力福建中煙卷煙品牌實現華麗轉身。
著書立說 攀登不止
李志勇畢業后從一名普通技工做起,32年來一直扎根煙機維修一線。經過一萬多個日日夜夜的積累沉淀,逐漸成長為煙機維修高級技師,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煙草行業技術能手稱號,年僅38歲就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
“師傅能吃苦,腦子又活,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越優秀的人越勤奮。”徒弟王小平對師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佩服不已。?
有一天下班后,王小平找李志勇請教技術問題,看到李志勇正伏案自學,一邊翻看設備說明書,一邊在紙上做筆記,身邊還擺著厚厚的一摞記錄本。原來,為了讓更多的煙機“司機”開好設備,李志勇開始“著書立說”,還積極參與培訓教材、考試題庫的編寫。
2013年,“李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2022年順利入選福建省“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單。
善鉆研 勇創新
一分鐘,在常人眼里回個消息、看點材料就過去了。但對于卷接包機組而言,卻意味著上萬支的煙支將經由包裝進入封箱。
細支煙剛在卷煙市場興起的時候,煙機設備還不能適應細支煙的提速生產,問題煙包頻頻出現。“要解決小盒側邊彈開這個俗稱‘開口笑’的問題,最大的難點在于解決輔料上機的適應性。”李志勇帶領攻關小組進行了十多輪反復實驗,都失敗了。
當組員開始打退堂鼓的時候,李志勇一邊鼓勵大家繼續堅持,一邊對原輔材料進行徹底剖析,“必須了解每種規格原輔料的特性,不同材質的紙張吸水性不同,吸水性越好的紙張就越容易粘住。”
李志勇準備了五六種備選方案,跟輔料供應商進行多次溝通,通過調整紙張材質來提高黏合度,再對煙包上的黏合附著點進行改進,經過大量的創新實驗后,終于攻克了煙盒“開口笑”難題,并讓設備提速了30%。
在他的帶領下,僅用了3個月時間,攻關小組就完成了對ITM全開式包裝機的自主創新改造,生產速度提升了100%,并實現了兩種下煙方式的靈活切換。這是廈煙公司自主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有力體現,也是福建中煙向中國式現代化、數字煙草、智能智造邁出的鏗鏘腳步。
從普通技工到創新達人,李志勇胸懷“國之大者”,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書寫著奮斗者的故事,折射出福建中煙“海納百川、敢拼會贏”的智慧和勇氣,激勵著福建中煙人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毅前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