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從窗口斜斜照進來,灑進復烤加工車間,機器低吼,蒸汽氤氳,年近花甲的薛應文身著藍色工裝,穿過一道道陽光,走過如金色河流般蜿蜒盤桓的生產線,時而摸摸煙葉,時而彎腰觀察機器運行狀況。
自1984年到云南煙葉復烤公司宣威復烤廠(簡稱“宣威廠”)工作起,薛應文就與片片金葉結下不解之緣。工作39年來,他親歷了行業改革發展的光輝歲月,見證了從土復烤到掛桿復烤,再到打葉復烤的崢嶸歷程。
1984年,滿懷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理想,薛應文踏入了車間大門。當時正處于傳統的土復烤階段,這項加工技術非常依賴工人的感知和經驗,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把控。灼灼火光前,薛應文被汗水浸濕的臉龐上沾滿黑色煤灰,眼睛時時緊盯壓力指針,手上操作未有一絲懈怠。作為一名司爐工,無論是清理爐膛的灰塵,調整鍋爐排風速度,還是對風機和閥門進行修理維護,他都細致對待,游刃有余,盡全力確保每一片金葉都能被完美烘烤。
生產期間,薛應文在查看打葉片形。(劉沚慕/攝)
隨著技術變革,掛桿復烤技術的推廣運用為復烤車間換了新顏,但這項工藝仍然需要復烤工匠憑借豐富的經驗進行調控。薛應文憑借精湛的技術,勇于創新,大膽嘗試,致力于研究微機控制技術,成功將微機控制技術與爐膛點火控制相結合,首次實現了宣威廠遠程控制爐膛點火燃燒技術。這一技術的成功運用,極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為新工藝發展添了“一把火”。
打葉復烤的推廣,更是給復烤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轉折。與此同時鍋爐也迎來了更新迭代,蒸汽的生產變得更加自動化,但找出鍋爐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才能真正地實現人機結合。憑借豐富的經驗,薛應文每次都能較快地適應新設備,一旦鍋爐出現問題,他都能輕車熟路地立馬找出問題原因并及時解決,負責的班次也從未出現任何事故,從不影響生產線正常運行。薛應文常對徒弟說:“絕不允許任何生產事故發生,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
薛應文向青年員工傳授水處理經驗。(劉沚慕/攝)
雖已滿頭銀發,但薛應文還守在崗位上,矜矜業業,從不懈怠,像一位“機器醫生”,隨時待命,保證鍋爐安全平穩運行,保障“金色河流”順暢流動。車間同事們常說:“薛師傅在鍋爐房,就像是一顆定心丸,穩穩的,有他在,什么問題都不怕。”
薛應文對燃氣鍋爐進行日常巡檢。(劉沚慕/攝)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59歲的薛應文即將迎來退休之年,現在他最著急的,便是把一身好本事教給年輕職工。“要讓青年人盡快成長起來,復烤的擔子終歸要他們挑起來。”在下一個烤季來臨之前,薛應文決心站好“最后一班崗”,將手中的“接力棒”穩穩地交到年輕人手中,為40年的一線堅守畫上圓滿的句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