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有一個叫龍潭村的地方,這里擁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傳統古村落,文化底蘊深厚,整個村莊清麗脫俗,溪水潺潺縱貫村落,青石板路,小橋流水,熙攘的游客們忙著拍照嬉戲。民宿、咖啡館、音樂廳、美術館……一棟棟依山傍水的古屋帶著噴薄而出的生命力,令古村愈加迷人。
圖為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村貌。林希鍇攝。
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美麗的鄉村,曾經卻是一個不到200人留守的“空心村”。為何昔日的“空心村”,突然變得廣受青睞?又為何一躍變成了網紅的“文創村”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有一群像陳教弟一樣的人,他們在用無限的熱情和堅持來點亮美麗鄉村,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圖為陳教弟在龍潭村幫助村委整理村容村貌。林希鍇攝。
陳教弟現在是屏南縣星河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老板,作為黨員零售客戶,他時常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贏得當地村民地認可和好評。
早在2015年,陳教弟還是龍潭村村支部書記。面對這樣一個交通不便、發展滯后、人口流失、老宅破敗的“空心村”,他積極尋求突破和改變,在屏南縣“古村落保護計劃”的指引下,陳教弟啟動了龍潭村“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項目,由政府補貼食宿費用,鼓勵30多位村民進行“文創種子”繪畫學習。經過3年時間的沉淀與學習,這些村民發生了蛻變成了當地農民畫家。如今,在龍潭村,村民家中墻上、路邊的畫架上、小飯館的冰箱上,處處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繪畫作品,其中一些農民畫家的作品還深受游客喜愛,銷遍全國各地。
2017年,屏南縣全域旅游和古村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陳教弟又看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他在心里暗暗地告訴自己,一定要抓住文創的機會為村莊做些事,讓村子活起來。于是他迅速引入文創策劃專家團隊,創新房屋流轉機制,全面推行“老屋認租15年”模式。
那段時間,陳教弟他每天都圍著老屋轉,摸清每一座老屋的位置、面積、房屋所有人以及戶主之間的關系,并分類建立檔案,分組進行宣傳、動員。但老屋的認定工作相對比較復雜,有些老屋的主人人在外地務工,更有的屋主是好幾戶人家共有,總之前期動員和溝通都需要反反復復好幾十次。甚至有些屋主都已經簽訂了房屋流轉協議,卻在施工前一天表示反悔。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突發情況,陳教弟都耐心溝通,站在屋主的角度協商,同時也向戶主灌輸“修舊如故”“一屋一特色”的理念,告訴他們“老屋認領”既有效保護老屋,又提高老屋的使用效率,實現經濟效益,免除他們在他鄉地顧慮和牽掛。通過每家每戶的深入溝通,村民們漸漸地消除了思想顧慮,十分認同“老屋認租15年”模式。
“你們看,這一座座‘破木屋’變成了‘黃金屋’,我覺得我值了!”陳教弟樂呵呵地說道,“筑巢引鳳,如今的龍潭村,吸引來自香港、北京、上海、浙江和英國等國內外‘新村民’100多人,創辦各類藝術共享空間69個,擁有民宿床位400多張,我的村子活了,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了!”
現在的龍潭村是寧靜、開放和充滿活力的,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和游客到來,一批富有生活和藝術創作的“新村民”選擇留在這里。人來了,村活了,業興了,陳教弟卻認為應該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讓他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走得更遠,因此,他卸下村務安心地在村里搞經營。
2018年,陳教弟在龍潭村里開了一家副食品小店。剛開始,他發現店鋪陳舊的設施和內在服務功能都跟不上龍潭村的發展,他不想只是簡簡單單的賣一些副食品,更想為八方來客以及新舊村民提供有用的便民服務,繼續為村莊的發展做貢獻。“感謝你們的幫助,我的愿望這么快就實現了,如今的小店不僅特色明顯、美觀醒目、布局合理、干凈整潔,而且有新零售一體機收銀區、游客休息區、便民服務區,為當地村民提供話費代繳、快遞代收、社保繳費等服務,為游客提供便民休息、旅游查問、應急充電、應急物資等服務。”陳教弟感激地握著屏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客戶經理鄭常芝說道。原來,屏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充分了解零售客戶陳教弟的需求后,結合“千鄉千店”工程實施方案,從店招設計到柜臺制作,從布局安排到功能劃分,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惠民小店”打造方案。現如今在屏南縣域像這個的惠民小店還有13家。
圖為陳教弟的龍潭村惠民小店照片。林希鍇攝。
“教弟啊,多虧有你,我們鄰里之間的誤會才能解開。”“教弟,你今天有空嗎?能不能幫我和鐘大哥做個溝通。”原來,村里鄰里之間有什么矛盾、誤會,都會到“惠民小店”找陳教弟幫助溝通和協調,他總是耐心地幫忙,從不讓鄉親失望。“渴了進來喝杯水、累了進來歇歇腳、雨天我愿意為你撐傘。不論是誰,來到龍潭都能享受一份悠然自得,找到人間煙火、詩和遠方!” 陳教弟真誠地發出邀請道。
青山依舊,黛瓦如故,不論是村支部書記還是普通村民,陳教弟都在用自己的熱情和堅持點亮鄉村美麗,照亮鄉村振興之路。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正因為有許多像陳教弟一樣的人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力量,激活鄉村無限潛能。也正是有了這些點亮鄉村的人,悠長歲月的古村也孕育著機遇和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