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從青蔥少年到時代勞模,湖北巴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周啟鋒扎根基層12載,用自己的實干擔當、無私奉獻書寫著“90后”致力于煙草產業發展的“青春篇章”。
周啟鋒出生于1990年,是土生土長的巴東人,2012年煙草專業畢業的他,毅然選擇回鄉就業,進入巴東縣煙葉分公司工作,在進行崗位分配時,他主動請纓下基層“吃苦頭”,這一干就是12個年頭。
周啟鋒(右一)耐心細致為煙農教授經驗
植根基層,立志于煙草產業發展
周啟鋒剛進入巴東煙草時,在問及想在哪兒工作、想有一個什么樣的工作環境時,他是這樣說的:“我剛參加工作,需要磨礪和鍛煉,哪里最艱苦、哪里工作最難、哪里最具挑戰,我就去哪里。”
在茶店子煙葉收購站工作的12年,周啟鋒始終致力于煙草產業發展,發揮著青年人才敢想敢干、敢打敢拼的精神。面對煙農種煙積極性不高、煙農隊伍不穩定等現實問題,他從效率和效益兩方面著手,解決煙農們的后顧之憂。
“為什么沒人愿意種煙,歸根到底就是當時的種煙效率和效益都不高,與外出務工相比,種煙賺不到錢。”經過摸索,周啟鋒找準了癥結所在。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周啟鋒精心探索以煙草產業為核心的致富模式,積極爭取行業政策支持,2014年,在茶店子鎮西坪村建成首座育苗工廠,集約化的育苗方式為煙農培育出了更多的壯苗、好苗;他還經常性與當地政府、村組聯系溝通,了解相關支持政策,通過微信、電話、親朋號召等形式,向外出務工人員講清、講細返鄉創業的利好政策,激發返鄉創業激情,在周啟鋒的鼓勵下,有5人返鄉發展煙葉產業,戶均種植30畝,收入15萬元左右,同時,為進一步增加他們的收入,周啟鋒還引導他們發展“副業”,在種煙的同時進行生豬、山羊、肉牛養殖。
“現在政策好,返鄉創業比外出務工更劃得來了,尤其是種植煙葉,收入穩定有保障,以前種煙一年最多幾萬塊,現在可以掙幾十萬了,如果再發展一點兒別的產業,那收入就會更高,不會比外出務工差,并且在家還可以照顧家人,時間也更加靈活。”返鄉創業人員田德俊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現在的茶店子煙區,已經建立起了一支700多人的穩定煙農隊伍,年均種植面積穩定在1.4萬畝左右,每年收購烤煙3.3萬擔,人均收入10萬余元,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正在逐步提升。
周啟鋒(左三)與煙農進行交流
情系煙農,躬身于尋常百姓之中
“我自己出生于農民家庭,所以我理解農民的艱辛。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只是希望能夠有個好收成。我作為一個煙葉技術員,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好每個煙農的利益。”周啟鋒分享著自己的想法。
參加工作以來,周啟鋒時刻把煙農的利益擺在首位,只要煙農有需要,他總會及時的出現,在煙葉育苗、“三先”起壟、移栽、大田管理、采摘烘烤、分級交售等重要時間節點,他總會經常性的入大棚、下煙田、進烤房,手把手、面對面為煙農提供技術指導,確保煙農能夠“種好煙、烤好煙、賣好煙”。
同時,在“危急時刻”他也總能挺身而出,2017年夏天,茶店子煙區2000畝煙葉遭受冰雹災害,煙農深受打擊、情緒萎靡,周啟鋒第一時間聯系保險公司進行核損,積極為煙農爭取賠償,同時,周啟鋒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采取“資金投入+結對幫扶”的形式,為煙農爭取煙草專用復合肥等煙用生產物資,進行恢復性生產;在2022年夏天,茶店子煙區受到了干旱天氣影響,千余畝煙葉面臨“干涸危機”,周啟鋒以身作則,沖在前、干在先,在爭取當地政府支持的同時,積極引導煙農開展自救,四處尋找水源,協調調水車,在調水車不足時,周啟鋒自掏腰包尋找拖水車,為煙區煙農及時拖來了“救命之源”。
周啟鋒(右一)認真介紹煙葉分級技巧
潛心鉆研,借助于師帶徒求進步
打鐵還需自身硬,周啟鋒深知要想把煙草產業發展好、把廣大煙農服務好,自身過硬的技術本領是不可或缺的,自進入煙草行業以來,他時刻不忘嚴于律己、刻苦學習,有時下鄉,晚上回到站里也要抽空學習學習。對于學習,他是這樣說的:“每天學習一小點,每年進步一大截。”
周啟鋒到達基層一線崗位之后,得益于“師帶徒”的影響,先后在導師李宗文、閻金山等人的教導下,逐步由一名“門外漢”成長為真正的“行家里手”。同時,他還以煙農為師,主動走進煙田、俯下身子聽著煙農講、跟著煙農干、看著煙農學,于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經過6年的積累,自2018年開始,周啟鋒先后報名參加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恩施州煙草商業系統“工匠杯”員工崗位技能大賽、湖北省第五屆煙葉評級技能競賽,分別榮獲二、三等獎以及“湖北省煙草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并自學通過了煙葉評級員(二級)考試。
時光終不負奮斗者,2024年4月,周啟鋒榮獲“恩施州勞動模范”榮譽稱號。12年扎根基層勤勉敬業,12年與民同行情系發展,讓他的成長之路走的更加堅實,青春之花綻放的更加精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