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最美的樣子,莫過于奮斗的時刻,驕陽如火,青春如歌,奮斗不止,奔跑不息。
說起青春,說起奮斗,竹山縣有一位90后的煙農張益平,年輕、有干勁、有朝氣、有活力、有氣魄、有膽識,渾身上下散發著濃厚的青春氣息和干勁十足的精氣神。他不甘于平凡,在與煙葉結緣后,揚帆逐夢,走出了一條獨屬于他的創業路,在拼搏和奮斗中成為煙葉產業的領跑者。
“游子”歸來
有人說,“70后”不愿種煙,“80后”不會種煙,“90后”不談種煙。起初,張益平也曾是“不談種煙”的“90后”。
由于沒能考上高中,和很多“90后”一樣,張益平懷著對大城市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踏上了打工之路,到廣東省深圳市富士康打工,立志要闖出一片天地,讓家人過上好生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一直很努力,日復一日重復干著手上的工作,累死累活的一個月也就只能掙個三四千,每天不光要起早貪黑,還要看主管的臉色。一年減掉開支,手上的存款也所剩無幾”。張益平一邊回憶一邊心酸地說道。
“打工很辛苦,而且花銷大,總是攢不到錢。還常常靠在家種煙的父母接濟。每次下夜班回去的路上,看著別人家一戶戶的燈光,總會有種孤獨的感覺,特別想家。”說起務工的往事,張益平眼里滿是悵然若失的憂傷。
“回家一起種煙吧,這幾年疫情錢也不好掙,再加上爸媽他們也老了,我們一年到頭在外奔波,沒掙到錢不說,父母體弱多病,也不能照料。現在各方面政策都好,我們一家人多種幾畝煙,不會比外面差。”和他一起在外打工的妻子說道。
就這樣,張益平聽從了妻子的建議,回到了久別的故鄉。一條條筆直的鄉間道路、整治之后的臺階式優質基本煙田和煙草技術員的優質服務使張益平規劃出自己的種煙致富路。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益平向煙站提出種植申請,第一年就發展烤煙60畝。竹山縣煙草專賣局和地方黨委政府幫助解決了烤房問題。也許是受父母多年種植烤煙的影響,張益平從小對煙葉種植流程、技術、方法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整日忙碌于田間,與煙葉為伴,遇到問題就咨詢煙葉技術員,不斷總結經驗。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張益平快速成長為一名典型的新生代煙農。
2021年,第一年種煙,減掉用工和物資投入,夫妻倆還存了12萬元,回想在外奔波的歲月,所受的苦,現在還得虧聽了媳婦的話。
2021年底,張益平回到老家,毅然將老土房子推掉,蓋上了二層小樓,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了個團圓年、幸福年。
這一年,他說看著日子越來越好,未來也更加有奔頭,我還年輕,來年再繼續奮斗。
“行家”里手
2022年,年輕且能吃苦,再加上種植了一年煙葉的張益平心中更加有底氣,向煙站申請增加了20畝煙田,也成為了當地的種煙大戶了。
什么時候該翻地了?什么時候該起壟了?什么時候該移栽了?什么時候該施肥了?什么時候該烘烤了?張益平心里門清,他知道,只要聽技術員的標準落實,沒有種不出來的煙,因此,他種的烤煙總是比別人好,田間長勢比別人旺盛。
“我種煙最大的竅門是以精益求效益,煙葉種植是一個工序繁瑣、用心用情經營的富農產業,必須不斷學習技術、提高本領,才能種好、收好、烤好、賣得好。”張益平介紹說。
“種植煙葉,不用擔心技術問題,駐村的煙葉技術員除到家里和田間指導外,他們還建有微信群,有問題可以直接在微信群里面咨詢,不管是煙葉移栽、大田管理、煙葉烘烤、煙葉初分等都指導的很到位。如遇天災,煙草公司有扶持補助政策,保險公司也能理賠。煙草種植不存在銷售風險,煙葉由煙草公司按照合同種植收購,價格穩定,我們也不愁賣。比如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鄉親們種的反季節蔬菜價格就相當不好了,相比之下種煙收入就穩定得多。”
自2021年返鄉種煙以來,張益平從開始的60畝,到現在的80畝,依靠種植煙葉慢慢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通過種煙,翻修了房子,買了小轎車,看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自己對未來的期望更加動力十足。打算來年買一臺拖拉機,通過機械解放人力,提高煙葉效益。
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努力,如今的張益平,不僅種煙,而且樂于種煙。他用實際行動一邊精心呵護著溫馨的小家,照看著年邁的父母,一邊編織著種煙致富的夢想,成了擂鼓鎮煙葉產業的領跑者。
致富“頭車”
從2021年開始,張益平家中常年有小工10個左右,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老板”。
張益平介紹,這10個工人多數是村里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有些家庭情況還比較困難,一天的工資75元錢,這樣一來,可以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從“游子”向“行家”“老板”轉變后,張益平心里想的是,要怎樣才能做強做大。
近年來,煙草部門的產業綜合體開始實施建設,張益平意識到,新的機會來了。2024年開始,做為種煙大戶的張益平開始探索“煙+糧食”輪作模式。
今年,張益平在種植烤煙的同時還在煙田種了30畝黃豆,市場行情穩定的話,靠著這30畝的黃豆,一年下來也能增收4多萬元,加上種烤煙的收入,張益平家的小日子更美了。
趁著當前鄉村振興的東風,煙區的基礎條件的變化也在不斷完善,現在道路村村通、戶戶通,一批批青年人正在踏上歸鄉的路途,從老一輩人的手中拿起“接力棒”,投入煙葉產業發展的步伐中。而在海拔1000多米的柳林鄉大山深處,建設了一條條軌道運輸車,改變以往肩挑背扛的艱苦時代,隨著鄉村振興的步伐,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為煙區美、煙農富、產業美添磚加瓦,煙農的致富之路快速進入了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