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粟滿榮,是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紅河卷煙廠制絲車間的一名修理人員,每次車間設備出現難解的問題,找他,準沒錯。
粟滿榮在工作中。
6月20日晚,制絲車間貯絲庫的移動式翻箱機傳動軸,突然斷裂,停止運轉。
“呼叫粟哥,請求支援。翻箱機軸斷了!”
剛上中班的錢思翰,焦急地打電話求助。
“好的,我馬上進來!”
已下早班的粟滿榮換上工裝,從家里快馬加鞭趕往車間。
來到故障設備現場,粟滿榮和中班維修團隊進行了會診,得出來“修不了,只能換”的結論。
粟滿榮擼起袖子,和中班維修團隊一起,投入到了這個“大活”中。
機械維修是個體力活,更別說更換傳動軸了。沒幾分鐘,他們便滿臉通紅,額頭冒汗,手一摸,汗漬油漬,夾雜在一起,汗水都有了顏色。
“好好!小朱,你往里面推一下軸。”
“小錢,你那邊再使點力!”
“3、2、1,一起用力推!”
……
在粟滿榮的指揮下,經過4個小時的奮戰,斷裂的軸終于換好了。
就在大家以為可以松口氣的時候,不成想換好的軸在最后的試機環節不正常。
“不應該呀!這是哪出問題了?”粟滿榮死盯著那根新換上的軸,嘀咕著,觀察、思考……復盤安裝時的步驟,是有個零件安裝不到位。
“零件不起眼,但安裝不到位設備就不能正常運行。”粟滿榮說道。
“難道要拆下來再裝上去?凌晨都過了,有沒有簡便的辦法!”錢思翰眼睛充血,疲憊地說。
“要拆下來重新裝,設備維修不能留隱患,大家辛苦一下,干吧!”
凌晨5:00,在粟滿榮的帶領下,設備終于恢復正常運行了。
東方泛起魚肚白,粟滿榮讓大家趕緊下班,繼續上早班的他會善后現場。
粟滿榮成為設備維修工后的8年時間里,每次設備出現重大問題,他都在。
對他來說,每次設備故障,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一次次的維修復盤、總結中,粟滿榮擁有了扎實的技能。
但,除了從搶修中獲得經驗,粟滿榮還喜歡沉浸式思考,“將故障隱患消除在萌芽中,就可以避免大故障”。
他的想法與車間設備維保策略的改進方向不謀而合,隨著策略的不斷完善,“預防性維保”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建機制、抓落實、重預防,及時發現、處理設備運行存在的“小毛病”,設備保障能力在不斷提升。
而在“預防性維保”策略的引導下,粟滿榮習慣了“多想一步”。
“我看裝箱站那個光柵的支架共振比較大,很有可能生產過程中造成停機。”
“移動式翻箱機的空壓供給方式不合理,要是空壓機壞了設備就癱瘓了。”
……
當然,也正是有了設備維修人員的“多擔一點”“多想一步”,車間才能不斷加強設備保障能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