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郴州永興縣的溪尾村,有一位“90后”的新村民,他看著敦厚老實,有任何問題問他總能收獲滿意的回答,雖然年輕,但干事卻十分老練,村民們都很喜歡他、信任他。他就是劉明,永興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也是派駐該村的一名扎根農村、服務群眾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他的故事,就像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每一棵煙草,經過風吹雨打,最終破土而出,散發出屬于青春的芬芳。
以真換真書寫熱愛
“去農戶家,板凳要坐,水要喝,聽不懂的話不要裝懂,要肯學肯問。”“要注意村里的風俗習慣,筷子不能平放碗口,八仙桌方位有講究。”剛到村,有著20多年基層經驗的駐村工作隊長語重心長地向劉明傳授經驗,讓身為外地人的他倍感溫暖。
劉明的駐村故事始于2023年10月。那時,他毅然決然地放下城市的舒適生活,帶著對農村振興的熱忱和對群眾的深情,走進了溪尾村。這里的山路崎嶇,村民居住分散,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劉明知道,要想真正幫助這里的人,他必須先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溪尾村距離城區40多公里,山路崎嶇,有9個自然村,將近千戶村民,人口基數大、村民居住分散,并且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家中只有老人留守。
為了盡快融入基層,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劉明決定用腳步丈量這里的每一寸山山水水。他制定了詳細的走訪計劃表,僅用了3個月時間便將所有村民走訪摸底了一次。一本厚重的信息臺賬讓他對未來工作有了底,一雙脫了膠的運動鞋也讓他從“外地來的干部”變成了“駐村里的小劉”。
以情換情收獲信任
“小劉,我老婆因尿毒癥每月都要去醫院透析,錢都用在這邊了,還有兩個小孩讀書要養,我這小雜貨店又賺不了什么錢,以后這日子真不知道該怎么過?”村里的監測戶黃開汝無奈地說道。
得知村民的困難,劉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解決黃開汝必須有長久之策。
為此,他先后5次到鄉村振興局、醫保局等了解政策,專題向后盾單位——永興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匯報,制定解決方案5套,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在劉明的努力下,借助清理空白村契機,在2023年12月底為黃開汝辦理了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讓他能夠多一份經營的收入。
同時,為進一步解決其面臨的生活難題,劉明一方面與油麻鎮農商銀行協調,為黃開汝爭取到了4萬元的低息貸款,及時解決資金上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將黃開汝的情況向所在單位支部匯報,得到專賣支部的大力支持,將黃開汝列為對口幫扶困難零售戶,為其捐贈了門頭和煙柜,并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及時排憂解難。
“太感謝劉明了,在他的關心關懷下,日子越來越好了,屋內越來越亮堂,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了,真希望他一直待在我們這里。”走進油麻鎮溪尾村黃開汝的小店中,黃開汝向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以心交心守護成長
劉明還發現了村里孩子們的另一個困境——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無法輔導孩子們的功課。于是,他決定親自為孩子們補課。每周,他都會抽出時間,為留守兒童和脫貧戶子女輔導學業。他的這份堅持,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的學習問題,也讓他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寬廣。
“這周數學講了比同分數,我沒學懂”……每個禮拜,駐村隊員劉明都會抽出時間為留守兒童、脫貧戶子女等輔導功課。
“他不僅給孩子們輔導作業,還教了很多學校接觸不到的知識,現在孩子學習成績進步很多,性格也變得開朗外向了許多!”遠在廣東務工的學生家長匡大姐打來電話表達感謝。
“我曾經也是農村的留守兒童,能夠有機會回到農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我覺得很有價值。”駐村隊員劉明這樣說。
“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溪尾缺水,要協助隊長跑項目、爭資金,改造村里的舊飲水管網,修一個新蓄水池,搞好了將惠及7個村民小組1100余人;溪尾小學大部分圍墻年代久了,成了危墻,學生在校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我們工作隊也要想辦法爭取資金將圍墻翻新重建……”聊起駐村工作,劉明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劉明的故事,是永興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23年以來,該局在永興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們不僅引入了政府資金,完成了光伏發電項目,還改善了基礎設施,助力村民增收,發展了特色產業。劉明和他的同事們,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劉明的故事,是青春的故事,是奉獻的故事,更是鄉村振興的故事。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澆灌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在這片田野上,每一粒種子都孕育著未來,每一朵花都綻放著希望。劉明,這個名字,將永遠鐫刻在溪尾村的記憶中,就像那青春的煙草,經過時間的磨礪,終將成為最璀璨的風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