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16年的軍旅生涯,修坦克的“貝塔”丁勇和修飛機的“舒克”高冬波來到了曲煙制絲車間修理班,踏上了新的“戰場”。
修理切絲機的“貝塔”丁勇
早上的制絲車間是修理班的“天下”,大家穿戴好防護用品,推著工具車前往各自的責任區域。
丁勇照例來到他的2號切梗絲機前,巡視一番設備外觀后,檢查隔離開關是否開啟,拉開隔離門,探進去半個身子開始保養。
丁勇對切梗絲機進行保養
每晚的水洗梗工序結束后,煙梗的殘渣布滿了上下兩條將近10米的排鏈。細碎的梗絲牢牢地嵌在排鏈上的縫隙中,為了不損壞設備,修理工通常會選擇一把稱手的小刷子,順著縫隙來回刮。
這看似簡單的保養工作,做起來可沒那么輕松。勁小了殘渣刮不下來,勁大了反而會將殘渣推得更深,不少新員工都在這個環節叫苦連連,敗下陣來。
得益于當年與坦克打交道時積累的經驗,丁勇處理起這兩條排鏈總是很從容。“訓練結束后的坦克履帶也是掛滿了泥,很難清洗,如果不清理干凈造成超負荷運作,容易損傷坦克。但切絲機的清潔保養工作更精細,要求更高。”丁勇繼續說道,“梗絲留在排鏈里容易發霉。”
抬手用袖子蹭掉額頭上的汗珠時,眼睛卻沒閑著,個別頑固的殘渣被丁勇精準定位后迅速清理干凈。
愛操心的“舒克”高冬波
“因為人手緊張,我既要負責專機維保任務,也要負責每晚的戰備值班。”當時,作為首席機械師的高東波回憶起了在部隊時的往事。
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他就推開了機庫的大門。每一架飛機在經他保養確認后才允許起飛。即便這樣,他的心也一直懸著,直到晚上所有飛行任務結束,最后一架飛機由滑行到穩穩停機,才算真正踏實下來。每一個空蕩蕩的夜晚,他在跑道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收尾工作。
“他這愛操心的毛病改不了嘍!”身邊的切修組組長拍拍高東波的肩膀,說起了前陣子設備革新更換滑軌的事。
高東波在更換滑軌
當時時間緊、任務重,要想快速完成更換滑軌的任務,唯一的方案就是拿繩子捆扎后吊起來移動至別處。但滑軌體積大,表面光滑,一時間眾人都為如何捆綁住這兩條滑軌犯了愁。
這時,早該下班的高東波請纓“讓我來試試。”他蹲在滑軌旁,拿繩子比劃一陣后,快速確定了方案,原本不起眼的繩索竟被他打出幾個漂亮的定位結,三下五除二便把本還“呲牙咧嘴”的滑軌瞬間捆得“服服帖帖”。
他又找來一個鐵棍,用繩子纏繞后做了個省力的拉桿,“這樣大家拉動的時候就不會傷著手了。”最后,他用力拉動了幾下,滑軌絲毫沒有松動。
制絲車間的傳送帶和機器的轟鳴聲,偶爾會讓“舒克”和“貝塔”回憶起他們與飛機、坦克相伴的歲月。曾經與戰友并肩作戰的堅定與情誼,被延續到了與修理班同事的默契配合與絕對信任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