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煙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向“新”突圍的過程中,不同“維度”的人才,在技術創新的舞臺上獻智獻策,也在智能制造的發展中相輔相成。
張軍錦監測成品質量缺陷率看板運行情況。
思索,是一個人的狂歡;求索,則是無止境的拼搏。對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信息管理科的張軍錦來說,信息化項目的研究,起點和終點都是更好地服務于生產,而實踐是檢驗成果的唯一標準。
要實現產品質量提升,質量檢測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從前的質量檢測環節缺少了對總缺陷數及缺陷率的統計,且工藝質量科的抽檢數據經復核、存檔后才能反饋至一線,不僅效率偏低,還不利于產品質量提升。能否通過一個程序,智能化、高效化地解決這些問題呢?
圍繞這類問題,今年4月,張軍錦和卷包車間、工藝質量科的兩名同事迅速組成研發團隊,開始和時間賽跑。
這個“95后”三人團隊迅速制定目標和方案。首先,確定缺陷率考核的項目、達標標準和數據篩選標準;其次,通過查詢數據、篩選統計并計算,獲得對應項目的缺陷率;最后,充分運用得到的數據,制作缺陷率統計看板、缺陷率查詢明細報表,對各班組、各機臺的月度缺陷率變化進行實時展示。
5月,卷煙成品質量缺陷率看板正式投入使用,好似給車間裝上了“鷹眼系統”。各項最新的檢測結果、數據分析,能夠通過大屏在車間內實時展示,一線人員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前產品質量水平的變化,并根據看板反饋出的問題及時作出調整。
“這項自主開發不僅對產品質量、管理效能提升起到了積極助力,且整個流程實現了‘低代碼’,便于后期修改、調整、完善。”張軍錦說,任何一項創新成果都不是終點,隨著生產和管理需求的提升,該項信息化程序還得做好不斷優化升級的準備。
沉浸于工作中就寡言少語的張軍錦,把更多的時間精力都用在了深入思考、反復鉆研上。現有的小程序能否再優化,從而更好地助力管理質量提升?數據平臺如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分析……
向新而行沒有捷徑,山要一座一座攀登,創新亦然。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張軍錦和同事們在創新路上,往深處想、往實里干,不斷突破自我、迎接挑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