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十年如一日,從一名學徒成長為維修班長,從一名操作工成長為高級技師。多年來,他兢兢業業、勤奮刻苦,鉆研技術“軸勁”不改;他嚴于律己,勇挑重擔,樂于奉獻“拼勁”不變。他就是公司“金葉標兵”、洛陽市“河洛工匠”,河南洛陽卷煙廠動力車間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王紅賓。
“學”就要學出個名堂
“崇學善思,博學篤行”是王紅賓的座右銘。他常說:“動力車間設備機型多、分布廣、控制復雜,作為一名維修電工,要想快速、準確、安全地排除設備故障,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次,除塵系統隔爆閥出現故障,報警信息雖記錄到了動作信號,但無法判斷到底是何種原因引起故障。面對這個企業異地技術改造后安裝的新設備以及相關資料的不齊全,值班維修工束手無策。
“問王班長。”這是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辦法。
原來隔爆閥安裝后,廠家沒有留下產品詳細資料。來到現場,王紅賓一邊認真查看設備情況,一邊分析可能原因,閥體、線路、程序,逐一排查和比對,最終成功找到癥結所在,并順利解決問題。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放手,他查書籍、逛論壇,憑借一股學懂弄通的軸勁,最終在一學術網站上識得了該設備的“廬山真面目”。
經過多方協商和反復試驗、調試,他將隔爆閥原有控制方式由硬接線改為工業以太網控制,從而實現了故障原因的精準識別和快速維修。
“王班長,這個新玩意兒也沒能難倒你。”徒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電氣行業發展很快,只有不斷更新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電氣設備維修,不學不行!多看點書、多增長知識,與時俱進,工作時就會少一些為難,多一點自在。”談及為何一直堅持學習時,王紅賓坦然說自己已經養成了追“新”的習慣。
“干”就要干出個樣子
“只有干出的精彩,沒有等來的輝煌。”王紅賓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不惑之年,他依然深耕一線,埋頭鉆研。在車間設備技術改造中,即使存在舊設備零備件短缺、資料缺失等諸多困難,他依然勇挑重擔,積極參與多項技術革新。
“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技能不止于個人,只有服務于企業、應用于生產才有實際價值。”王紅賓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干的。
由于空壓系統冷卻塔設計的局限性,冷卻塔存在液位傳感器缺失、浮球閥易故障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設備穩定運行。
面對這一困境,王紅賓主動請纓,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改造。經過多次實驗和調整,他首先在冷卻塔水池中加裝液位傳感器,并在上位機顯示,便于監測;其次,將樓頂冷卻塔浮球閥補水改為向室內冷卻管道補水,防止補水管道冬季結冰導致無法補水;最后,在補水管道上加裝電動閥,解決浮球閥易故障的問題,并編寫自動控制程序,實現自動補水。改造后,設備高效穩定運行,故障率大幅降低,贏得了操作工們的一致好評。
多年來,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扎根生產現場找問題,努力推動云、大、物、移、智等先進技術與生產制造的有機融合。先后完成重點創新成果40余項,三個課題榮獲公司創新創意大賽金獎,三項六西格瑪成果獲得國優,取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4項,累計為企業創造效益約300余萬元。
“嚴”方能帶出高徒
“了解紅賓的人都知道,無論干什么工作,他都嚴格要求自己和徒弟,尤其‘較真兒’。”合作多年的老搭檔焦建奎這樣評價他。
每一次作業,他都要求維修工們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后才能進行后續維修,絕不能不馬虎大意。他常說:“安全不是口號,而是行動,是我們每一位電工的生命線。”
“干電工的,安全重于泰山,一定嚴格規范操作。王班長的嚴,恰恰增強了我們干好工作的底氣。”青年骨干兼安全員張華榮欣然說道。
工匠帶徒弟,技術傳幫帶。想要高技能人才越來越多,帶徒是一條必經之路。多年來,在青年職工的培養上,王紅賓也毫不吝嗇,總是“傾囊相授”。
為了讓青年員工盡快成長成才,他細致了解員工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為他們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成長計劃”,并依托動力車間“導師帶徒”培養模式,通過實驗實訓平臺、設備改造和技術攻關等方式,開展“一崗多能”人才培養,促進青年員工操作水平和綜合能力雙提升,為企業培養更多能擔重任的中流砥柱。
截至目前,在他的帶動影響下,工作室青年員工隊伍中獲評高級技師3名,工程師4名,技師8名;1人獲得河南省技術能手,1人獲得公司技術能手,1人被評為洛陽市“河洛工匠”,4人被評為洛陽卷煙廠金葉工匠。
成績已屬過去,未來無限可期。三十余年的貢獻如點滴之水匯聚江河,化作兇猛的浪濤推動企業的高速發展。展望未來,王紅賓表示,他將以建功立業的昂揚姿態,用“凡經我手,必須一流”的工作理念,在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昂首闊步,續寫新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