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在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大東鄉建新村連綿的山坡上,紅彤彤的蘋果便沉甸甸地掛滿枝頭,漫山的果香撲鼻而來。
“叔叔,今年可賺大錢了吧!” 煙站的技術員笑著跟果園主人趙智泉打招呼。趙智泉雙手不停,邊摘蘋果邊應道:“是啊,時候掐的準,煙賣完剛好摘蘋果,能掙兩份錢!”
趙智泉的家人在采摘蘋果。攝/趙智泉
趙智泉,是這片土地上一位實打實與烤煙打了26年交道的老把式。起初,他僅有5畝地用于烤煙種植,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鉆研勁兒,摸爬滾打中積累了豐富種植經驗,還不忘時時汲取前沿農業知識,在17年前成功轉型成為備受尊崇的煙技員,更是在四里八鄉打響了種煙能手的名號,如今將煙地擴大到了25畝。
8年前,家中突生變故,父親年邁體衰,無力繼續操持家中那20多畝土地,重擔便全落在了趙智泉肩上。那個時候,他家勞動力匱乏,自己身體狀況也欠佳,望著家中田地,趙智泉陷入沉思,一個大膽的想法逐漸成形 —— 種植蘋果,與烤煙錯峰經營,填補農時空白。
“當時咋就想到種蘋果了呀,叔叔?” 煙站技術員追問道。趙智泉直起身,指向這片山川,目光中滿是篤定:“咱建新村,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溫差懸殊,果子糖分積累輕輕松松;再者,煙草公司前些年給咱修的煙水工程、水窖,都緊挨著這片蘋果林,澆水、管護,那叫一個方便!”
這些專為烤煙打造的基礎設施,成了趙智泉蘋果種植路上的重要保障。不僅如此,多年烤煙種植里練就的打頂封杈壯株技巧,被他巧妙遷移到蘋果培育上,蘋果樹枝條愈發壯實,掛果量、果子品質蹭蹭上漲。
土地再肥沃,也經不住連年同種作物的 “索取”。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病蟲害增多,成了擺在眼前的棘手難題。前年,趙智泉在煙站組織的培訓里,敏銳捕捉到腐熟有機肥這一 “良方”。培訓一結束,他馬不停蹄趕回家,依著所學,親手搗鼓起有機肥制作,去年先在小塊煙田小試牛刀,煙株像是被施了 “魔法”,抗病性大幅提升。見成效斐然,今年他一鼓作氣,全面推廣,烤煙產量直線攀升;同時,蘋果林也 “沾了光”,用上這有機肥。
“叔叔,蘋果林用上腐熟有機肥,效果咋樣?” 煙站技術員問道。趙智泉笑得眼睛瞇成縫:“效果太明顯!就說掛果率,去年畝產才 1400 多公斤,今年估摸能到 1600 多公斤!”
在大東鄉,烤煙產業一直是地方經濟支柱。多年來,靠著煙農們辛勤耕耘、技術迭代,為區域經濟源源不斷注入活力,撐起諸多家庭生計。可土地面積只有這一點,單一產業收入還是有限。趙智泉的 “煙果套種” 模式,恰似一場及時雨,為當地產業多元化發展探出新路。
周邊農戶瞧在眼里,心動不已,紛紛上門取經。趙智泉來者不拒,傾囊相授蘋果樹矮化壯株、腐熟有機肥施用的獨家竅門,帶著大伙一起解決種植難題。村里的許多種植戶原本產量、品質不太如意的,跟著趙智泉學習、實踐一年后便有了改觀。
如今,在建新村,越來越多農戶效仿趙智泉,加入煙果套種行列。村里順勢成立果蔬種植合作社,統一標準、打通銷路,“建新蘋果” 逐漸聲名遠揚,附加值不斷攀升,成了游客必嘗特產、伴手禮。村里經濟愈發紅火,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民宿、農家樂順勢而起,產業鏈不斷延伸。
趙智泉,這位樸實憨厚的農民,用雙手在土地里刨出 “金疙瘩”,更用自己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樂于助人的精神,感染帶動鄉親。他是田間地頭的探索者,是鄉村經濟轉型浪潮里的 “弄潮兒”,在他身后,是大東鄉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的堅實腳印,一路向前,邁向富足。未來,相信會有更多 “趙智泉” 涌現,續寫這片土地的豐收傳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