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蘇洪利在聚精會神地剪紙。
在湖北武漢青山區的青翠苑社區,有一家充滿藝術味的小店。走進店里,隨處可見一幅幅剪紙作品。在光影的映照下,這些剪紙作品仿佛在講述著店主蘇洪利對剪紙技藝的熱愛和堅持,也展示著剪紙這門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童年的新春佳節,是蘇洪利剪紙夢開始的時候。兒時,老家剪紙藝術盛行,家中長輩手中的剪刀似有靈性,在紅紙上輕盈穿梭。片刻之間,靈動的生肖圖案與飽滿的“福”字便躍然而出。“那一抹紅,剪進了我的心里,我開始喜歡上了剪紙。”說起剪紙,蘇洪利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臉上洋溢著興奮。
蘇洪利的剪紙內容十分豐富。她剪的花鳥魚蟲像活的一樣,仿佛能聽到它們的叫聲,聞到它們的氣味。現代都市的熱鬧繁華景象以及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也都被她用剪刀生動地刻畫在紅紙上,方寸之間盡顯時代風貌。
蘇洪利是個精益求精的人,她想把剪紙技藝練得更好,于是到處找剪紙的舊書、老圖案,從那些舊書頁里學習前人的剪紙技巧。她還時刻留意現在流行的剪紙創意,只要是好的都想學過來。
有一次,她為了學會一種特別難的鏤空剪法,晚上借著燈光一遍又一遍地剪。剪刀不停地在紙上劃來劃去,時間長了,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丈夫心疼地埋怨:“你何必這么拼命啊,咱守好店就可以了。”蘇洪利堅定地說:“剪不出這個花樣來,我睡不著。”
在蘇洪利的努力下,慢慢地,她的剪紙在當地有了名氣。一天,一位武鋼退休的老職工走進了她的店里,一進店便被一幅展現武鋼煉鋼場景的剪紙吸引住了目光。畫面中高爐林立,工人們揮汗如雨,忙碌而又專注,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武鋼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
這位老職工激動地說:“看到這幅剪紙,就好像回到了當年在武鋼工作的日子。”蘇洪利笑著說:“我就是想把咱武鋼的精神和歷史通過剪紙展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這位老職工對蘇洪利的剪紙技藝贊不絕口,還和她分享了許多自己在武鋼工作時的故事和感悟。
在社區舉辦的文化活動中,蘇洪利的剪紙十分受歡迎。每次參加活動,孩子們都像歡快的小雀兒般圍攏過來,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他們指著那些活靈活現的動物剪紙,興奮地問道:“蘇姐姐,這個小兔子是怎么剪出來的呀?”蘇洪利面帶微笑地拿起一張紙,耐心地示范起來,手中的剪刀在紙間輕盈游走,不一會兒,一只俏皮的小兔子便出現在孩子們眼前。孩子們興奮地鼓起掌來,紛紛拿起剪刀躍躍欲試。
年輕人也被這些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剪紙所打動。一位姑娘拿著一幅融入了動漫元素的剪紙作品說道:“沒想到剪紙還能這么潮,這簡直就是傳統文化的新時尚!”
而老人們則在一旁看著剪紙回憶著往昔的崢嶸歲月,那些傳統題材的剪紙勾起了他們心底最溫暖、最深情的記憶。
蘇洪利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滿是歡喜與慰藉。她耐心地解答著大家的問題,手把手地教每一個愿意學習剪紙的人,讓剪紙藝術的種子在社區居民的心中生根發芽。
為了讓剪紙藝術與時俱進,煥發出新的生機,蘇洪利不斷探索創新。她嘗試將更多的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剪紙,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讓古老的剪紙藝術更貼近現代人的審美。同時,她還積極與社區合作,參與剪紙展覽和培訓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剪紙、愛上剪紙。在她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門傳統藝術,拿起剪刀去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
蘇洪利不斷地用手中的剪刀裁出生活百態,也剪出了對文化的傳承。她以紙為絹,以剪作筆,書寫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