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份收獲不需要付出,沒有一絲甘甜不需要奉獻,每當看到煙農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就感到特別滿足”。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張佳華如是說。
他懷著“為煙農服務”的初心和情懷,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堅守平凡崗位,默默地揮灑辛勤的汗水,用心守護煙農心中增收致富的希望,先后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南平市五一勞動獎章,南平市煙草專賣局優秀共產黨員,松溪縣委優秀黨務工作者、松溪縣政府烤煙生產先進個人等榮譽,在平凡崗位用抒寫著一位基層共產黨員的初心情懷。
本領過硬的“業務員”
1992年剛入職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時,憑著踏實肯干、虛心學習,張佳華從煙葉生產最基本的東西學起,逐漸掌握了煙葉生產全過程的技術要領,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煙葉工作經驗方法。
在松溪縣鄭墩鎮新鋪村駐村期間,他奔走在田間地頭,帶領新鋪村煙農落實煙葉標準化生產各項技術標準,有效地保障煙葉質量的提高。參與編寫《松溪縣烤煙生產技術手冊》,主持的《育苗建池環節落實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課題獲得南平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精益課題二等獎。該課題通過新型煙草漂浮塑料育苗池的研發推廣與傳統的建池成本對比,每棚建池成本由1095元降至990元,成本降幅達9%,還有效解決硬化育苗池會造成耕地無法二次耕種難題。
他通過災后煙葉大田科學管理,落實精準有效的救災措施,增強了煙農的抗災能力與自信心,積累了抗災經驗,把煙農受災損失降到最低,主筆的論文《現蕾期受雹災煙葉的田間管理工作總結》獲南平市煙草農業科技論文三等獎。
張佳華(前排右2)到智能化育苗大棚開展提高育苗大棚復種指數把脈問診
“剛開始種煙時擔心自己種煙技術不足,才種7畝煙葉。后來張佳華師傅幫助指導我們解決煙葉生產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的種煙面積今年已經擴大到100多畝,并在集鎮蓋起了四層的樓房,種煙也沒有了后顧之憂。”家住鄭墩鎮新鋪村的煙農連榮茂告訴我們。
煙農增收的“服務員”
“助農增收、全力以赴”是他的行動。
張佳華(前排左1)到祖墩鄉登山村開展送技術下鄉助農活動
近年來,張佳華積極融入祖墩鄉登山村“煙葉+水稻制種”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參加縣總工會組織的“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結合日常深處煙葉生產一線的優勢,緊盯煙農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一方面圍繞煙稻融合發展的綠色生產主題,在責任區推廣36座使用生物質燃料烤房進行烘烤助力減碳排放,積極推動蚜繭蜂、蠋蝽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于大農業,為農業生產添“綠”近2000畝,實現“以蟲治蟲”,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綠色生產水平;另一方面,在祖墩鄉登山村年推廣煙后稻制種1000多畝,為煙農年增加收入150萬元以上,守護煙農的“錢袋子”,讓煙農實現“綠色化”增收,煙農葉性才對張佳華推廣蚜繭蜂、蠋蝽、生物質燃料烤房和煙稻融合生產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還好佳華及時來幫助我們,合理安排煙葉與水稻茬口的銜接,對育種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他提出了通過分品系、分區域統一規劃的生產技術管理措施,防范了育種管理過程中的竄粉風險,提高了種子純度的改進建議與指導服務,給我的合作社送來了“及時雨”,實現了煙糧雙收、互利共贏。”望著豐收在即的“煙葉+水稻制種”的大田,松溪縣益民水稻制種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仁義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
煙葉生產的“科普員”
日常工作中,張佳華找準松溪縣局(分公司)助推鄉村振興和企業發展中的切入點,把新做法、新亮點、先進事跡及時報道出去,普及煙葉生產技術知識。在行業報刊發表文章30多篇;發表論文11篇;發表煙葉生產各環節的技術要點、農機的使用與保養和綠色防控的措施等技術類科普文章近50篇。他先后6次獲得“福建省煙草商業系統優秀通訊員”,參加省科協征文比賽獲得“一等獎”,連續8年獲得南平市煙草專賣局“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并在2021年1月被評為南平市“新時代文明標兵”。
張佳華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證書
那安靜躺在柜子里30多本的榮譽證書,是張佳華扎根基層勤勉敬業,用一心一意為煙農的“真心”換來煙農的“暖心”的真實寫照。他用無怨無悔的擔當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