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動力車間,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以青春為筆、汗水為墨,在一線“大熔爐”勾勒著屬于自己的逐夢藍圖,向著成為“電之光”大步邁進。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廠房的窗戶,張振已經開始穿梭在錯綜復雜的電氣設備之間,開始了一天的巡檢。
他腳步沉穩,眼神犀利,所到之處任何細微隱患都無處遁形。配電柜前,他熟練地打開柜門,逐一檢查儀表數據、線路連接,測溫槍掠過每一條線路,查看溫度是否異常,仿若一位經驗老到的醫生在為患者聽診治療,憑借多年練就的敏銳直覺,確保電力系統的“心跳”平穩有力。
年輕的小張怎么這樣有經驗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怎么回事。
原來這是小張師傅的身影啊!小張正跟在王敬偉師傅后面邊看邊記呢。從他努力的樣子,相信不久的將來,他也會成長為王師傅那樣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張振(左)跟師傅學習
回想小張剛踏入車間時,面對高大的配電柜和密如蛛網的線路,眼中滿是懵懂與好奇,卻也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為了掌握基本功,他成天跟在師傅身后,像塊海綿一樣全力汲取知識。師傅檢修時,他目不轉睛地觀察,雙手還不自覺地模擬操作,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滿各類電氣參數、故障案例和維修要點。
而現如今,小張已成長為班組的工段管理員,在工作中的他可以獨當一面。工作之外,他也不忘給自己“充電”,如今的他,已是一名“注冊安全工程師”。
張振(中)與同事在一起
用腳步丈量成長
由于工廠110kV變電站兩組外部進線均為T接方式,兩組進線長度與線路負荷組成差異大。為防止樹木、鳥類引起短路等危險影響供電質量。電氣修理工需定期進行外部線路的巡視、檢查。
晨曦微露,電氣修理班的師傅們已準備好裝備,向沿線的山里進發。
山路崎嶇蜿蜒,荊棘叢生,如遇到較大的樹枝障礙物,還需砍刀開路。行至平緩開闊之處,徐世林拿出望遠鏡,順著架空線的走向,逐一排查絕緣子是否有破損、放電痕跡等問題。同時,利用紅外探測儀測量端子處溫度是否異常,一旦發現隱患便迅速記錄,標注位置,同時上報維修。
徐世林開展戶外巡檢
他們用腳步丈量著線路,用堅守保證生產穩定可靠,徐世林也在這陡峭的山坡上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
起初,簡單的線路連接都讓他手忙腳亂,電線似乎不聽使喚,幾次嘗試才勉強接通。可他不氣餒,休息時就獨自在廢舊設備上反復練習,直至手指被磨出繭子,動作愈發嫻熟精準。
2024年底,徐世林在楚雄州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楚雄州技術能手”,在云南省職業技能大賽中斬獲“優勝獎”。
工作中的徐世林
值班電工“別樣”精彩
車間里來了個文藝青年,名叫陳奇思晗,大家都親切稱呼他為大汗。他看起來身形矯健,多才多藝。
從值班電工做起,設備突發故障的告警聲,就是他的沖鋒號角。時刻緊繃神經,他總是第一時間疾步奔向故障點,迅速復位故障,并及時處理和上報。
他埋首于電氣圖紙,鉆研新型設備知識,不斷為自己充電。在他眼中,車間電力系統是與時俱進的技術叢林,只有不斷探索,才能為生產保駕護航。
陳奇思晗(右一)在學習
另一方面,他的工作生活滿是繽紛色彩。在新時代的浪潮里,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憑借能說會道、妙語連珠開辟了新的賽道。他積極參加各類品牌宣講、市場營銷、主題演講等一系列活動,為品牌發展助力。
在云南中煙第一屆直播人才崗位技能競賽中,陳奇思晗榮獲主播賽道一等獎,并獲“紅塔集團技術能手”稱號。在紅塔集團“服務品牌 我來講”品牌宣講比賽中,榮獲“2024年度紅塔集團優秀品牌宣講師榮譽稱號”。
進行品牌宣講的陳奇思晗
作為電工,他們全天待命,每當夜幕降臨,各配電室燈火依舊,伴隨著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汗水與堅守,筑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在平凡的崗位上雕琢非凡夢想,向著未來,持續奮進。
(圖片來源: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 王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