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漢中卷煙廠,有這樣一位職工,她17歲進廠,為企業工作了多年后退休。多年來,她只干了兩個工種:一個是擋車工,一個是維修工。她有一股子倔勁兒,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自己,把干好工作當作自己的職責,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抒寫出一曲絢爛感人的青春之歌。她,就是該廠原二車間機修班班長殷小琴。
殷小琴,女,1960年出生,漢族,陜西南鄭殷家壩人,高中文化程度,中共黨員。她有理想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不斷鉆研提高維修技能,努力生產工作,全力以赴上陣,堅決完成生產任務,為企業和品牌蓬勃向上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卷煙生產戰線的一名佼佼者。
殷小琴,1978年10月被招進漢中卷煙二廠(今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漢中卷煙廠)當工人。她為了學習Y11型卷煙操作技術,上班虛心向師傅學習開機、調機、修機技術,下班對照技術資料仔細琢磨,向其他同志請教,經過日夜摸索操作,學會了開機、調機,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卷煙。接著,她又學習修理卷煙機技術,半年后,能獨立完成修機任務。1987年,廠里購置了10余臺YJ13型卷煙機,車間把調試任務交給她。她迎難而上,先看圖紙,弄清每個機件所在部位,然后按照圖紙分析機器性能,把部件反復拆裝。調機期間,她白天干整班,晚上加班到12點,直到機器正常運轉為止。
創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追求創新、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是殷小琴的一大特點。1990年,廠里購回一臺濾嘴成型機,幾名從外廠請來的技術員未調試好,車間領導派殷小琴調試。她測量了濾嘴成型機的各種數據,經過兩小時的調試,成功地生產了濾嘴棒。一次,一臺YJ13型卷煙機的刀頭壞了,影響車間生產。這刀頭部件每個價值2萬元,外殼箱又寫著不能拆卸。她細心修理,終于修好,為廠節約費用,贏得了生產時間。
攻克難關,愛企敬業,促進品牌和企業發展,是殷小琴的愿望、目標。1990年新建10萬箱濾嘴煙生產線,購回20多臺卷煙機,廠家安裝調試,仍不能正常運轉。她接受修機任務后,找原因,排故障,搞調試,經過20多天日夜工作,機器出煙率全部達到設計要求。年底,分廠又購進兩臺YJ14型和22型對接機組。機器運回幾個月,無人會安裝調試。她冒著風險承擔了任務。她和機修組的工人苦戰一周,終于調試成功,達到設計要求,為煙廠贏得了生產時間和效益。十幾年來,她把YJ11、YJ13、YJ14/YJ22等機組的性能一一銘記在心,檢修自如,被職工譽為“修機能手”,被廠里定為特聘技術員和二車間機修班長。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殷小琴進廠工作32年,立足崗位勤學苦練修理各種卷煙機械,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連續15年被評為廠級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陜西省煙草系統“雙文明先進個人”,2次榮獲南鄭縣“三八紅旗手”稱號,2次被省煙草系統評為“先進女職工”,1995年榮獲陜西省煙草系統勞動模范,1996年3月,她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先進女職工”稱號。1996年4月,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廠黨委發文號召全體黨員和干部職工向她學習。1997年1月,她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事業第一,工作優先,埋頭苦干,敬業奉獻,是殷小琴的突出性格特征。多年來,為了工作,殷小琴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她自己也記不清。一次,她正在上班時突發急病,腰疼得她蹲在機子旁直不起身來。到醫院經醫生診斷,她患了腎結石,這才不得不住院手術。手術后,她急得一天也不愿在病床上多待,提前出院回到車間。車間主任見了,很心疼,建議她回家休息。她卻笑笑說:“我在醫院住不慣,不想住了。”說著,拿起了一把螺絲刀,走向機器,忙著干活,一心為生產。
多年來,殷小琴把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機臺維修這平凡的崗位,獲得了一些榮譽。但是,她很低調,謙遜。殷小琴認為,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工人是干活的,人總要有點精神追求。每當她修好的機器正常運轉起來,她心里就踏實一些,暢快一些。不然,她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她辛苦工作,圖的是企業的發展和興旺,覺得為工廠多干點并不見得吃虧。這就是她作為一個普通的機修工人的情懷,令人感動,魅力永恒。
值得一提的是,殷小琴被收入《漢中卷煙廠志(1975-2023)》“人物”部分“先進人物”中“省部級勞動模范”中。她有趣的靈魂從不向平淡的日子妥協,為企業和品牌發展做出了貢獻。她的事跡激勵著漢煙人,前行著,奔跑著,用有趣的靈魂澆灌出屬于勞動者的花,踐行“兩個至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