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滕州卷煙廠制絲車間配方煙葉出庫驗證工劉肖肖已拿著筆記本站在梗線設備旁工作起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前一晚復盤的工藝參數——這是他在部隊當兵時養成的習慣:提前謀劃,事事留痕。從手握鋼槍到操作設備,這位有著10年軍齡的共產黨員,如今在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轉型答卷。
2021年冬天,剛調至制絲車間的劉肖肖遇到了新崗位的第一個挑戰:彼時,車間技術骨干外出培訓,梗線潤梗輪值崗位缺人手,但生產線不能停,任務便壓到了劉肖肖這個“新兵”肩上。
“黨員就得啃‘硬骨頭’。”面對困難,劉肖肖沒有退縮。潤梗工序要精準控制蒸汽壓力與物料含水率,每20分鐘就得記錄一次數據,稍有偏差就可能影響后續梗絲質量。白天,他跟著師傅學習操作,盯著設備練手感;晚上,他自我加壓,抱著工藝手冊惡補理論知識。連續28天,他每天在崗時間超過12個小時,最終不僅穩穩地達到了潤梗工序的質量指標,還總結出“看顏色、摸料溫、聽設備異響”的操作法,成為車間新進員工學習的好方法。
他的這股子拼勁,是刻在骨子里的軍人本色。從梗加料操作工到切梗絲機操作工,從綜合管理崗到跟班工藝員,在兩年時間里,劉肖肖就像一塊海綿,在多個崗位吸收養分。
有一次,在車間檢修時,面對切絲機設備,他跟隨高級技師呂宜雷在設備旁蹲守了3個夜班,對照圖紙逐個部件拆解研究,手繪出30多張簡易結構圖。呂宜雷稱贊道:“這速度,比專業工程師還快!”
作為愛較真的“細節控”,劉肖肖輪崗跟班工藝員時給自己定了條規矩:“工藝參數差0.1%也是失職。”
前段時間,車間葉絲干燥工序出現輕微水分波動,雖然參數在合格范圍內,他卻較起了真。連續一周,他守在葉絲干燥機旁,記錄不同環境溫度、來料流量下的水分數據,最終發現了問題所在。隨后,他拿著數據找老工藝員請教,查資料、做試驗,最終提出“凌晨時段提前微調熱風溫度”的方案,將水分穩定性提升了0.7個百分點。
“不僅要干得好,還要講得好。”來到制絲車間后,劉肖肖發現許多員工身上都發生著默默奉獻的故事,他便主動扛起了通訊報道的擔子。3年來,他累計撰寫通訊報道68篇,其中3篇刊發于央媒、26篇發表在行業媒體上。
從軍營到車間,劉肖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站好每一班崗。他的故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藏著最動人的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風采。
劉肖肖在檢查物料水分。劉統磊攝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