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位于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東風東街的旭麗商店準時開門營業,37歲的店主譚旭麗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從給母親打下手到2017年正式接手店鋪,譚旭麗的成長軌跡與這家老店緊密相連。如今,在她的帶領下,老店完成了從傳統食雜店到現代零售終端的華麗轉型。譚旭麗也憑借獨特的商業智慧,成為“店二代”傳承創新的典型代表。
1994年,譚旭麗6歲。母親潘淑萍拿出家里全部積蓄開了一家雜貨店。她為店鋪取名“旭麗商店”,飽含著對女兒滿滿的愛。在譚旭麗的印象里,店鋪不大卻很整潔。
每天放學后,譚旭麗就會來到店里,在角落的小桌子上寫作業。寫完作業,她便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記得母親總是天不亮就去煙草公司的批發部進貨。遇上下雨天,母親會把雨衣蓋在煙箱上,自己卻淋得像落湯雞。
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核對賬目的身影,深深印在譚旭麗的腦海里。“母親常常算到深夜,眉頭緊鎖,有時會因為一筆賬對不上焦急不已。她總說開店賺的是辛苦錢,一分一厘都浸著汗水。”這些畫面讓譚旭麗從小就明白,經營一家店并非易事,她在心里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讓母親輕松一些。
耳濡目染下,譚旭麗對經營店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會觀察顧客的喜好,留意哪些商品賣得快,偶爾還會給母親提一些小建議。
2017年,譚旭麗正式接手旭麗商店。那時,店鋪所在區域已經成為濰坊的商業中心,高樓林立、人來人往。譚旭麗深知,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打破傳統經營模式。
聚焦核心品類、優化商品結構,是譚旭麗邁出的第一步。母親經營時,商品多且雜,利潤微薄。譚旭麗敏銳地察覺到,顧客的需求不斷變化。她果斷決定精減商品,聚焦煙酒茶核心品類。“這些品類不僅符合周邊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利潤相對較高,也更容易做出特色。”譚旭麗解釋道。她下架了店內滯銷的食雜類商品,騰出空間設立了煙酒陳列區和茶類展示區,讓店鋪的定位更加清晰。
擁抱數字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是譚旭麗的另一重要舉措。母親手工記賬的繁瑣和低效,譚旭麗看在眼里。接手店鋪后,她在客戶經理的幫助下,安裝了智能終端系統。“現在每筆交易都掃碼錄入,庫存多少、銷量多少、利潤多少,哪些商品暢銷、哪些需要補貨,都一目了然。”譚旭麗說。遇到臨期商品,系統會自動提醒,她就及時開展促銷活動,大大降低了損耗。數字化管理讓店鋪經營效率提高了不少,也讓譚旭麗從繁瑣的記賬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精力思考經營策略。
附近便利的交通和繁榮的商圈,為店鋪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譚旭麗利用短視頻平臺宣傳店鋪,將商品與濰坊風箏、年畫等結合起來,推出特色禮盒,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關注。她還為周邊寫字樓里的白領們提供配送服務。“我們不僅要賣商品,更要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譚旭麗說。如今,旭麗商店煥發新生機,客源不斷擴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譚旭麗在店里打造了泡茶體驗區、商務洽談角,為商務人士洽談交流提供好去處。店里每周六下午會舉辦茶藝活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有位顧客參加了我們的茶藝活動,成了店里的常客,還介紹了很多朋友來店里買茶。”譚旭麗笑著說。
從30平方米的小店擴展到 150平方米的綜合體驗店,旭麗商店成了不少顧客眼中的網紅打卡地。譚旭麗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禮盒,讓更多人通過店鋪認識濰坊、了解濰坊。“我希望我的店不僅是一個銷售場所,更是傳播地方文化的窗口。”譚旭麗說。
如今,潘淑萍偶爾還會到店里幫忙,看著女兒把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她很欣慰。譚旭麗用青春與智慧,讓一家老店鋪在時代浪潮中不斷前行,為“店二代”樹立了典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