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年前,湖北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組建13支扶貧工作隊,選派32名工作隊員脫產駐村扶貧。他們堅持黨建引領,將鮮艷的黨旗插在貧瘠的土地上,讓山里人看到了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脫貧精彩答卷。
黨旗飄揚?構筑扶貧體系
幫扶之初,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努力構建幫扶責任體系,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形成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單位制定扶貧管理辦法,明確工作目標、具體措施,構建起扎實穩固的幫扶責任體系。
“剛駐村時,村干部年齡偏大,黨支部戰斗力不強。通過培養鍛煉,3名年富力強的黨員進了村‘兩委’班子,隊伍活了,村里也熱鬧起來了。”煙草駐村工作隊方大洪說。黨支部堅強有力,基層黨建有聲有色,群眾就跟得緊,脫貧攻堅就有了硬核底氣。
自幫扶以來,該市煙草專賣局突出黨建引領,各支部與聯系村黨支部結成對子,圍繞“精準脫貧,攜手同行”等主題,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92次。村里不少黨員表示,這樣的支部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貧困戶的生活有奔頭、日子有甜頭。
駐村幫扶 聚力脫貧摘帽
2016年伊始,傅紅主動申請前往扶貧一線,成為興山縣煙草專賣局駐村第一書記。那段時間,她每天都去走訪,天黑才回到住處。每到一戶,和他們拉家常,留下手機號,幫助解決困難。駐村幫扶干部嚴格落實“五天四夜”工作要求,吃住在村,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貼心人、領路人。
“煙草部門出資30萬元,幫我們修建通往村民小組的公路,解決出行、運輸難題。”五峰縣麥莊村書記蔡永華說。麥莊村山大人稀,嶺高屋寒,是全縣重點貧困村之一。縣煙草專賣局多方籌款,牽頭打通了通組公路“最后一公里”,又投資50多萬元援建麥莊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近年來,全市煙草部門投入扶貧資金4650萬元,實施扶貧項目194個,為幫扶村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硬化道路,建設垃圾站,安裝路燈,清理堰塘,改善居住、飲水條件。累計幫扶1592戶、4343人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產業興盛?持續注入動力
在貧困山區,煙葉種植成為不少農戶的必然選擇,特別是在困難年景。秭歸縣香龍村農民文士兵常年在外務工,疫情發生后,由于交通管控,他被滯留在家,妻子又身患疾病,生活舉步維艱。秭歸縣煙草專賣局獲悉后,為他爭取了30畝烤煙種植計劃。
煙葉產區的幫扶干部、技術員全過程對種植戶開展精細化技術幫扶,指導煙農種足面積、穩定規模、落實技術、提升質量,把田里的“黃金葉”變成“搖錢樹”,2020年烤煙戶平收入近10萬元。全市系統對口幫扶158戶貧困煙農摘掉了貧困帽子。
“光伏發電項目是煙草局幫我們村發展的第一個產業,每年可為貧困戶人均增收4000元!”遠安縣九里崗村黨支部書記雷家忠指著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高興地說。全市系統扶貧工作隊重點加強扶貧村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畜牧養殖、林果種植、人居環境整治等集體產業項目建設,從根本上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
如今,全市13個幫扶村均已發展了集體經濟,年收入近200萬元,其中有2個村年收入達30萬元。真正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為脫貧致富持續注入動力。
扶貧扶智?鋪展幸福畫卷
“我們家主要養殖土雞,種植土豆等蔬菜,今年銷售收入有10多萬元呢!”譚海燕指著網頁上一筆筆訂單,開心地說。譚海燕是秭歸縣天井坪村貧困戶,前些年,因銷售無門,僅能維持溫飽。駐村第一書記李軍了解到情況后,采取“授人以漁”的方式,用心扶智,用情扶志,幫她開通了淘寶賬號,利用網絡售賣農產品,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在煙草各扶貧工作隊指導下,一大批類似譚海燕的家庭經營模式應運而生。許多貧困戶辦起了家庭養殖場和農副產品加工廠,利用“線上”營銷拓寬了致富之路,財源滾滾而來。宜昌市“十大脫貧先鋒”王榮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四年來,他帶領家人和鄉親們,發展稻蝦、青蛙養殖,年銷售收入達60多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