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定點幫扶的白泥村生機盎然。?王炳會攝
霍冬梅制圖
編者按?經過持續奮斗,我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一直以來,煙草行業把助力脫貧攻堅、支持鄉村振興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傾盡全力助推老少邊窮地區在同步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在這個過程中,行業各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發揮了重要作用。本版選取幾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第一書記,講述他們在一線繃緊弦、鉚足勁、加油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助力鄉村振興不停步的故事。
云南景谷安海村第一書記李德華
黨建引領定航向
本報記者 杜星霖
李德華(右一)向村民耐心講解脫貧政策。普洱市局(公司)供圖
1月6日清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半坡鄉安海村寒氣襲人,但這絲毫不影響黨員周富強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熱情。當周富強來到村里的黨員活動室時,里面已坐滿黨員,看著大家熱情高漲的樣子,他感慨萬千。
周富強是一名老黨員,過去他不太愿意參加村里的黨員活動。在他印象里,這些都是村干部該做的事情,和他關系不大。
景谷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安海村第一書記李德華的到來,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安海村屬山地高原地形,最高海拔1860米,山區面積占90%以上,由于交通不便,一度發展滯后。
2018年1月,李德華到安海村擔任第一書記。李德華發現,村里有的黨員不亮黨員身份,不喜歡參加黨組織活動,也不愿參與村里的公共事務。
在有著22年黨齡的李德華看來,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工作才能真正抓實落地。
基于此,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景谷縣局(分公司)的支持幫助下,李德華與安海村黨支部成員一起加強村里的黨建工作。一方面,爭取相關資金扶持,對原有黨員活動室等進行改造與修繕,讓村里的黨員與群眾活動有了堅實“陣地”;另一方面,借助煙草部門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扶貧工作任務與相關事務責任層層分解到黨員,黨員不僅要“種”好自己的“責任田”,還要按照相關要求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
在李德華及村委會其他干部的努力下,村支部的力量越來越強,村里黨員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借助景谷縣局(分公司)與安海村進行黨建工作互聯共建的契機,李德華把普洱市局(公司)創建“紅色之魂 生態之根”黨建品牌的工作經驗介紹給安海村黨員,引導他們統一思想推動脫貧攻堅,著力在提升內核動力上實現突破。
2018年,在外務工的安海村黨員周文昌回到村里。李德華經常面對面地和他進行交流,詳細了解他的生產生活情況,為其回村后發展產業出謀劃策,鼓勵他帶頭發展產業引領村民致富。周文昌在當地煙草公司的幫助下,種植了10畝煙葉,當年實現收入5萬多元。
如今,李德華幫助安海村在鞏固發展煙葉、茶葉、玉米、水稻等產業的同時,抓好“四果一豆”(西番蓮、堅果、芒果、檸檬和無筋豆)產業發展,形成多元化、規?;N植模式。
李德華始終把為群眾解決問題作為自己的職責。村上路不通,李德華積極協調,爭取資金整修道路,并對施工過程嚴格監督;疫情發生后,李德華第一時間趕到村里開展政策宣傳和疫情防控工作……這些,安海村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看到安海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我的心里就踏實了?!崩畹氯A說,“今后,我們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群眾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川鹽源三棵樹村第一書記馮浪
產業“根”深“樹”更茂
本報記者 馮俊霞
馮浪(右)幫助村民采收萬壽菊。?謝寶憲攝
1月8日,沐浴在冬日的陽光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白烏鎮三棵樹村村民伍拉龍開著拖拉機翻耕土地。他笑著說:“我們的馮書記原來是煙技員。他告訴我們,早點翻耕晾曬土地,能減少病蟲害。他說咋干咱就咋干,我們相信他。去年,我種了30畝煙葉,賣了9萬多元。今年種煙收入肯定會更好。”
伍拉龍說的“馮書記”是鹽源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三棵樹村第一書記馮浪。
三棵樹村是彝族聚居村,平均海拔2600米,屬于典型的高寒少數民族地區。因為海拔較高、干旱缺水,原來的三棵樹村僅能種植經濟效益較低的農作物,缺乏支柱產業讓當地群眾陷入貧困。2015年,三棵樹村總人口603戶28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9戶463人。
從2016年起,煙草部門開始對三棵樹村進行幫扶。根據當地貧困戶希望發展煙葉產業的意愿,煙草部門積極協調計劃,為他們修建水利設施、維修機耕道、建設烤房、開展技術培訓。2020年,三棵樹村80多戶村民通過種煙脫貧,戶均收入6萬元。
“2016年,我家人均收入才1764元,3個娃的學費都交不起。我有力氣,但沒門路。自從馮書記來了以后,幫助我種植煙葉、培育羊肚菌,我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現在,我的孩子有上班的、有上大學的,家里新修了房子,生活越來越好了?!苯衲?7歲的伍拉龍笑著說。
“為了讓貧困戶脫貧,我們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逐戶制定幫扶計劃。在適宜種植煙葉的區域,發展煙葉種植產業;在缺水、高寒區域,發展花椒種植產業,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花椒育苗、種植技術;針對年齡較大、不適宜從事高強度勞動的貧困戶,發展萬壽菊種植和綠殼蛋雞養殖產業?!币呀涶v村5年的馮浪說。
2020年,三棵樹村各種產業累計收入近千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曾經貧困落后的彝族山村已經闊步走在致富道路上。如今的三棵樹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山坡上,長著漫天遍野的花椒樹;村民房前屋后散養著高山生態雞;煙田里,煙農在翻耕土地。
“看著貧困戶在脫貧成果表上簽字按手印,我感到無比自豪?,F在,村民們正沿著鄉村振興的道路大步前行。”馮浪充滿信心地說。
江西新余珍田村第一書記曾琳
“思想小康”新風尚
本報記者 杜貴凱 通訊員 龔國兵
曾琳(右)與曹愛民將玉米稱重分袋包裝。?徐建文攝
“2020年12月我的積分是滿分100分,這100分展現的是我們脫貧戶的精氣神?!苯?#xff0c;在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區水西鎮珍田村的“曉康驛站”內,59歲的脫貧戶曹愛民指著墻上的積分榜笑著說。
珍田村“曉康驛站”的貨架上,整齊擺放著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新余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駐珍田村第一書記曾琳告訴記者,新余市局(公司)員工捐資幫扶村里建起了“曉康驛站”,里面的各種商品只能用積分來兌換,服務對象就是原來珍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原來的珍田村貧困戶大多學歷較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部分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被貞浧饎傫v村時的情形,曾琳說。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曾琳和村干部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扶貧扶志力度,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設立“文明紅黑榜”等方式引導村民弘揚健康向上的新風尚。
曹愛民患有慢性病,無法外出打工,在省吃儉用的同時,還要借錢供兩個孩子讀大學。去年,新余市局(公司)幫扶村里建起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在曾琳的介紹下,曹愛民貸款兩萬元在合作社入了股。
去年7月,曾琳聯系當地農業局的玉米種植專家幫助珍田村村民選玉米品種,開展田間指導,讓他們增強致富的底氣。
“有專家的技術指導,有曾書記的熱心幫助,我們只管放開手腳干!”2020年,曹愛民承租了5畝地種植玉米。
“我妻子進城打工,我在合作社種植玉米,兩個人都不閑著。我們不滿足于脫貧,還要和大家一起過上更好的生活?!比ツ觏樌撠毜牟軔勖駥ξ磥沓錆M憧憬。曹愛民還被水西鎮扶貧辦評為產業之星模范典型,加入鎮里的宣講團到各村講述脫貧故事。
為了充分激發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曾琳帶領村干部開設“村級黨群服務群”,為群眾提供農技和政策咨詢服務;在珍田村開展“遵紀守法戶”“文明家庭戶”“文明和諧戶”評選活動,弘揚新風尚。
在曾琳看來,沒有扶不起的人,只有不對路的方法。曾琳詳細調查困難群眾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就業意向等,為有就業意愿但仍未就業的村民積極提供就業崗位信息。
“去年,我們幫扶珍田村發展起稻田蝦養殖和玉米種植產業。今年,種植養殖規模將繼續擴大。我們鼓勵脫貧戶發展產業,幫他們掌握技術、增強信心?!痹照f,“物質上實現小康,思想上也要實現‘小康’。我們要倡導新風尚,走好鄉村振興路。”
湖北利川石馬村第一書記蔡慶
消費扶貧“點對點”
本報記者 岳伍東 通訊員 江文杰 黃立新
蔡慶(左)在了解村民養殖桑蠶情況。邱烽攝
“本周消費扶貧產品需求:土雞蛋200個,土雞25只,紅衣花生90公斤,土豆60公斤?!?月10日下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駐石馬村第一書記、“扶貧尖刀班”班長蔡慶在“石馬尖刀班”微信群里收到同事黃偉發來的信息。蔡慶馬上盤算起來:“先到村里的吳明學家采購土雞、土雞蛋、土豆,紅衣花生到梁中寬家采購……”
2018年,蔡慶到石馬村開展幫扶工作。他走訪貧困戶時,遇到誰家農副產品銷售有困難,就會發動朋友、同事采購。漸漸地,石馬村農產品得到大家信賴,他便將需求收集、貨源采購、物流運送等步驟梳理完善,建立“點對點”消費扶貧模式。
蔡慶初到石馬村時,面臨不小的困難:全村447戶9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2戶464人。困難阻擋不了攻堅者的腳步。蔡慶帶領“扶貧尖刀班”從抓黨建強班子、抓業務強責任、抓落實強督辦等方面發力,累計解決群眾關心的各種問題269個,逐步贏得了村民信任。
蔡慶將發展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奔赴重慶及恩施州內各地,與茶、油、榨菜等加工企業磋商,簽訂購銷協議,推動石馬村形成以茶葉為主,桑蠶、榨菜、朝天椒、油菜等為輔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
發展產業既要有供給側的因地制宜、結構優化,也要有需求側的訂單拉動、消費支撐。為拓展農副產品銷路、增加農戶收入,蔡慶和“扶貧尖刀班”成員沒少花心思。
每月月初,蔡慶和同事在微信群里收集需求信息,然后蔡慶每周在村里采購。周末,他和“扶貧尖刀班”成員便開著滿載貨物的汽車趕回利川,為訂戶送貨上門,形成“點對點”消費扶貧良性循環。
“蔡書記就是我們的信息員、推銷員、快遞員。”吳明學說,“這幾年,蔡書記每年都幫我賣出雞蛋1000多個、土雞20余只,僅這兩項每年就幫我增收約4000元。”
2018年以來,蔡慶聯系單位員工、親朋好友購買村民的土雞、土雞蛋、花生、生豬等農副產品,合計金額10萬余元;通過電商平臺推銷扶貧產品1萬余元。
為拓寬消費扶貧輻射面,蔡慶還為村民和企業當起了“聯絡員”。2020年疫情襲來,石馬村村民的榨菜面臨銷售困境,已脫貧農戶面臨返貧風險。蔡慶和“扶貧尖刀班”成員主動與重慶一家榨菜公司聯系,幫助村民銷售榨菜6000余公斤。
在石馬村,年存欄40頭以上生豬養殖戶5戶,其中3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20年下半年,蔡慶和同事主動聯系生豬屠宰銷售企業到村里收購生豬,解決養殖戶銷售問題。
2019年,石馬村貧困戶全部脫貧。2020年7月,石馬村接受了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受訪群眾生產生活明顯改善率達100%。2019年、2020年,蔡慶連續兩年被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評為全省煙草商業系統“最美扶貧工作隊員”。
“扶貧路上有困難、有艱辛,只要看到村民臉上洋溢著滿意笑容,我的付出就值得了?!辈虘c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