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灰村,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常寧鎮。
曾經,“灰”是豆灰村群眾對生活的普遍感受。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分散、集體經濟缺失……對于地處黃土高原邊緣,以前只能靠天吃飯的豆灰村而言,要想脫貧難度可想而知。
如今,“靚”是豆灰村群眾對村容村貌的一致評價。平整的水泥路方便了出行、太陽能路燈點亮了夜晚、各種產業讓困難群眾拿到了分紅……豆灰村脫貧摘帽的夢想成了現實。
舊貌換新顏,今昔兩重天。豆灰村能有這樣的變化,正是得益于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自2015年起對豆灰村實施的精準幫扶。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從資金扶持到派員駐村,從完善基礎設施到發展產業項目,陜西中煙堅持把助力脫貧攻堅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謀劃藍圖又精準施策,幫豆灰村群眾圓了脫貧夢,開啟了新生活。
扛起責任真扶貧
2月3日,雖是立春,但天氣依然寒冷。72歲的灰光玉和老伴正坐在暖和的火炕上與孫子灰佳樂進行視頻通話。今年灰佳樂積極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決定留在西安過年,每天通過視頻連線給爺爺奶奶報平安。
去年從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灰佳樂成功應聘到西安市一家國有企業,每月四五千元的工資。這讓灰光玉和老伴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能有現在的好生活,真是托了陜西中煙的福。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助,樂樂就沒法繼續上學,就不可能找到這么好的工作。”灰光玉說。
灰佳樂的父親在十幾年前因意外去世,母親改嫁他鄉,當時年紀尚小的灰佳樂只能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2016年,高中畢業的灰佳樂考上了漢中職業技術學院,但是7200元的學費讓灰光玉老兩口犯了難。貸款被拒、借款無門……灰佳樂眼看著就要輟學。
陜西中煙駐豆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馬平錄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后,及時向公司作了匯報。在陜西中煙的大力支持下,在馬平錄的積極協調下,灰佳樂上學的難題迎刃而解。如今,已經順利就業的灰佳樂讓這個家庭對未來有了更多期盼。
“扶貧,容不得‘花拳繡腿’,必須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要用實實在在的措施,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感受到我們幫扶單位的關懷。”馬平錄說。
感受到這樣的溫暖和關懷的,還有灰曉慧一家。
剛過不惑之年的灰曉慧,因幾年前的一次重病導致雙目失明。這讓上有老下有小的灰曉慧精神一度瀕臨崩潰,更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讓灰曉慧重拾生活的信心,成了那段時間馬平錄工作的重點之一。嘮家常、談人生、聊產業……只要一有時間,馬平錄就去給灰曉慧做思想工作,還幫他聯系盲人推拿技能培訓。“今年春節過后,我就要去西安一家推拿機構上班了。多虧了馬隊長的幫助,讓我重新站了起來。”灰曉慧說。
幫助一個人,挽救一個家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彰顯著陜西中煙的國企擔當和扶貧干部馬平錄的為民情懷。
今年56歲的馬平錄已在豆灰村扶貧一線堅守了5年多。5年多來,他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為產業發展奔走,為群眾脫貧實干;5年多來,他用溫情與真情帶領全村人摘掉了窮帽子,走上了致富路。他的付出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他本人連續5年被評為省級優秀駐村干部。
以責任擔當書寫讓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一直以來,陜西中煙黨組高度重視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每年專題研究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而且公司黨組經常深入豆灰村察看實情、聽取民意、解決問題。截至目前,陜西中煙共為豆灰村投入幫扶資金192萬余元,用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消費扶貧等項目。陜西中煙也多次被陜西省有關部門評定為駐村聯戶扶貧工作考核優秀等次。
“現在的好生活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每年有分紅,年底有慰問,馬隊長就像咱的自家人,陜西中煙的幫扶好得很!”灰光玉笑著說道。
發展產業拔窮根
這幾日,“豬倌”灰計劃正在與廣東某企業溝通配發豬仔事宜。“正常情況下,一欄養1800頭,一年能出兩欄。因為去年養殖的豬都已經出欄交售了,所以現在豬圈看起來空空蕩蕩的。”灰計劃向記者介紹道。
灰計劃一家以前靠種蘋果為生。“近幾年的蘋果產地多,市場競爭激烈。而我們村的果樹品種老化,還缺水少肥,不管是名氣還是質量都與先進產區存在很大差距。”灰計劃說。
因此,雖然種了幾十年蘋果,但灰計劃一家前幾年仍生活在貧困中。聽說村里要建養豬場,灰計劃便與其他兩個合伙人商議,想要承包養豬場。“去年養豬,除去飼料、人工等成本,利潤有30余萬元,三個合伙人每家能分十多萬元。在陜西中煙的幫助下,咱不光脫了貧,還能致富。”灰計劃笑著說。
灰計劃承包的養豬場,正是陜西中煙針對豆灰村實施的產業幫扶項目。
脫貧攻堅成在產業,鄉村振興重在產業。幫豆灰村找到合適的產業,是陜西中煙幫助豆灰村脫貧的關鍵。經過多方調研,結合豆灰村實際,陜西中煙扶貧工作隊與豆灰村村兩委商議后決定發展養豬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我們主要采用‘專業化公司管理+能人大戶承包經營+貧困戶入股分紅’的方式運營。”馬平錄介紹說,這樣既能降低市場風險,也能有效解決后期銷售難題。
2017年8月,陜西中煙先期投資30萬元建設的養豬場正式投入使用。據悉,第一批有16戶貧困戶通過自籌資金或扶貧貸款的形式入股養豬場,生豬出欄后,每戶分紅1200元。
隨著養豬場的效益逐步顯現,陜西中煙進一步加大了投資力度,擴大養豬場規模,截至目前已出欄生豬4500余頭。2020年年初,豆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入股養豬場,年底每戶分紅2500元。
除了養殖業,豆灰村的大棚蔬菜種植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2019年,陜西中煙與其他幫扶單位一起出資建設了13座蔬菜大棚。“去年種的西紅柿賣得不錯,今年我們將再建設10座,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項目,不僅能讓入股的農戶獲得分紅,更重要的是通過能人帶動,讓更多群眾自主建設、主動參與,提升自我‘造血’能力。”馬平錄說。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通過一系列產業幫扶舉措,陜西中煙為當地群眾構建了更加完善的脫貧保障機制,讓村有富民項目、戶有致富門路,堅定了豆灰村群眾致富的信心與決心。
跨越寒冬,擁抱春天。現在的豆灰村,村容村貌“靚”了,致富產業“強”了,正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大步向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