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鞭炮聲似乎還在耳邊隱隱未散,轉眼卻瞥見了三月的尾巴。陽光明媚,鮮花盛開,采一朵在手中,感覺像抓住了整個春天。所謂春分一到晝夜平,耕地保墑要先行,大忙的春季從此始,春耕、春種、越冬作物采收,諾大的無量山腳下,無不呈現一片繁忙景象。
“可以說,這片煙葉對我家、對我們小組甚至整個村來說,都是最好的支柱產業,因為產業規模穩得住,不會今年種了明年就沒有了;還有是價格穩得住,不像豆子、辣椒呀那些產業,一天一個價,每年的穩定收入還得看烤煙;技術上也有保障,我們煙站和合作社的這些技術員,從耕地理墑、移栽蓋膜、抑芽封頂、烘烤分級等環節都會來指導,而且遇到問題只要給他們打電話,就會來幫忙,對我們煙農的服務是真的好。”早早就起床下了地的煙農周莊深有感觸的說到。
周莊是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文井鎮文華村11組的煙農,2008年因建漫灣電站而移民出來,住進了黨委政府建造的移民房,當時僅僅分到8分的山地和4分的水田,極其有限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全家人,周莊只好出來打零工維持家用,但限于當時落后的社會經濟,每天的工錢大概也只有寥寥的25-30元,家中生活依舊拮據。直到2013年,周莊了解到文井鎮正發展烤煙產業,“種烤煙”的想法一下子從腦海中冒了出來。
說干就干,周莊用家里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租賃了15畝土地,到煙葉站報了名,簽了種植合同,就這樣與烤煙結下了不解之緣。和大多數煙農一樣,第一年因經驗不足,烤出來的煙葉質量只能算一般,但也讓他獲得了5.7萬元的收入,和打零工的收入一比,可是翻上了好幾番,這讓周莊繼續種植烤煙的信心越發堅定了。
到2020年,周莊的烤煙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35畝,收入達到了14.5萬元,今年他乘勢而上,又簽訂了40畝的種植面積。他說:“都是種煙,但是從去年以來,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以前都是哪里有地到哪里租,地塊太分散了,難以管理。去年我們文華村成立了鑫葉合作社,把這些分散的土地都流轉到了合作社,我們這些煙農,再根據需要從合作社整片把土地流轉出來,土地連起來以后,方便使用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也節省了煙葉運輸和其他管理成本,而且煙農都可以入股合作社,去年就收到了分紅呢”。
作為一名1994年就入黨的老黨員,周莊擔任著11組的小組黨支部書記和小組長,不管是以前的脫貧攻堅還是現在的鄉村振興,重任一直都壓在作為小組發展領頭人的他身上,所以,他除了帶動本小組及周邊其他組共100多家農戶種植烤煙外,還發展了馬鈴薯產業。因馬鈴薯近年來價格不錯,周莊就發動小組村民在煙葉收購結束后尋地種植馬鈴薯,周莊說:“我去年種了20畝左右,收獲48噸,收入大概有14.5萬元。”
其實周莊的產業不止這些,他還在煙田上種了煙后作物冬季玉米等,養殖了豬和小雞,自產自銷,家里的生產生活開支都是靠這些產業的綜合收入。“大女兒正在麗江師范學院讀大學,每月花銷在2000元左右,小兒子在縣一中上高中,每周花300元左右,一年姐弟倆不算學費僅生活費就得要3萬多元。我還把房子修繕了一翻,買了一張皮卡車家用。要不是早些年就種植烤煙有點積蓄,這兩年在煙站和合作社鼓勵引導下又開發了其他煙后產業,增加了收入,生活指不定有多拮據呢!”周莊感慨道。
大量的流轉土地種植煙葉和煙后作物,周莊和妻子兩個勞動力根本不夠。因此,周莊跟其他種煙大戶一樣,每年都請組里、村里的村民幫忙,每人每天80元的工價,帶來了就業崗位,激活了農村勞動力本土市場,也解決了自己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周莊只是眾多煙農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勤勤懇懇,早出晚歸,是田野上的煙葉帶給了他們希望,多產業的發展讓他們奔向富足的生活,相信在全國上下都致力于鄉村振興的今天,“煙葉+煙后作物”的發展模式,一定會助力農村產業興旺起來,煙農朋友都能以“煙葉”作舟,“煙后作物”為槳,駛向美好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