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晨,天氣微涼,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汪塘村煙農李金龍早早趕到自家煙田里。看到專業化機耕隊將大型拖拉機開進煙田,李金龍懸著的心放下了。
“又省錢又輕松,這樣的方式誰不喜歡?”李金龍說,他是汪塘村一名種煙30多年的“老把式”。在他看來,煙田深翻得抓緊時間,“以前人工深翻一天一畝地也‘干不出來’,自從用了大型機械,26畝煙田基本一天就翻完了”。
李金龍不知道的是,在專業隊的大型拖拉機上,今年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首次引進安裝了土壤深耕智能監測設備,在設備作業的同時,作業軌跡、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等情況可以實時在后臺顯示,確保技術標準落實到位。
除了深耕環節,紅河州局(公司)還聚焦“數字煙草”做了大量工作:引進機耕作業遠程監控系統,并進行研發升級;設計煙葉內外在質量綜合定級機,合作研發了集光譜掃描與視覺識別于一體的集成控制設備,為煙葉生產信息流“最后一公里”的信息獲取探索了實現路徑……
所有工作措施,都是為了能夠穩住核心煙區和煙農隊伍,助力實現“好田好地種好煙”。同傳統模式相比,紅河州煙農目前種煙畝均用工數量降低3個左右,成本明顯下降,效率顯著提升。
紅河州局(公司)的數字化應用只是云南煙區煙葉生產數字化探索的一個縮影。
聚焦“穩定核心煙區”,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對傳統煙葉生產各領域各環節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釋放數字技術對煙葉生產轉型升級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堅定不移推動煙葉生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我們著力促進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煙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重點強化智能終端在煙葉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協同應用。”云南省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介紹說。
在具體措施上,云南煙區按照“大系統、大平臺、大集成”要求,持續強化煙葉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優化整合,深入開展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網簽,著力推進“一部手機種好煙”,全面推動煙葉生產經營向數字化方向邁進,轉線下為線上、轉紙質為電子,簡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在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許多煙農的手機上都安裝了一款名為“香葉助農”的軟件。
“這個軟件好用得很!”丘北縣樹皮村煙農仝清福告訴記者,這款軟件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技術指導,他們可以在線自主選擇需要咨詢的煙技員或者專家,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實現實時溝通。
“有了這個軟件,相當于多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指導我們的‘老師’!”仝清福笑著說,他不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指導專家,有空的時候,還可以觀看軟件中煙葉種植各環節的技術視頻。
“數字”來幫忙,煙農更輕松。通過數字化的融入,云南煙區改造提升傳統煙葉生產,以“互聯網+”提升服務煙農質量,持續增強煙葉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云南煙葉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步伐。
短評
讓煙農得到真正的實惠
煙葉穩則行業穩。在穩定核心煙區的工作中,穩定煙農隊伍是重中之重。
穩定核心煙區是基礎和前提,煙區不穩,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煙農隊伍是動力,只有調動起廣大煙農的積極性,保障煙農根本利益,才能實現煙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想要做好“穩”的文章,就必須解決“誰來種煙”的問題,讓煙農得到真正的實惠。
事實上,圍繞保障煙農利益,云南煙區做了大量工作:從高標準煙田規劃建設到產前投入補貼,從土地流轉到煙草水源等工程援建,從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應用到“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的開發……一系列舉措,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保障了。
伴隨著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專業化服務、機械化作業逐步推廣深化,煙葉的品質進一步增強,很多煙區開始探索產業綜合體的建設,煙農種煙畝均效益不斷提升。如今,煙農種煙越來越輕松、收入越來越有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煙農自發成為“職業煙農”,種煙隊伍更加穩固有序。
保障煙農利益、讓煙農得到更多實惠,煙區還在深化完善相關舉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舉措會為鄉村振興和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